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北斗文学社  北斗评论

驳“得民心者得天下”

时间:2014-12-04  来源:  作者:赵晨阳  点击: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古来奉若真理,少有疑者,其实,非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信乎?

  商纣王建鹿台,造酒池,设肉林,行炮烙,又杀比干,囚箕子。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以致尽失民心,而武王选贤任能、仁慈爱民。应天时、顺民意,起而伐之。牧野一役,纣王身死国灭!

  在很多人看来,民心向背成为决定商亡周兴的关键因素,如孟子所言“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正因纣王的昏庸无道,致使民心尽归周所有。周也因此成就大业!

  其实不然,要知道周虽是商的方国,但武王伐纣时已有天下国土的三分之二,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胜纣王不止一筹。因此,开战之初,纣王便处于劣势。再者,武王联合众多诸侯共伐纣王,其数量之多可以想见,联合起来那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而纣王的精锐部队远征东夷,无力回援,紧靠剩下不多的军队,且兵力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加以抵抗。纣王只好临时组织奴隶和囚徒予以抵抗,不想弄巧成拙,奴隶们反戈一击,反而灭了商纣!

  其实武王伐纣的成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在商军远征东夷的情况下发动的,又是在奴隶和囚徒的帮助下才灭掉纣王,如果纣王的精锐之师近驻朝歌,则天下鹿死谁手,未可知也!

  再说刘邦,初进咸阳,约法三章,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可谓民心所向,但终不及项羽的“军心”,项羽一到,刘邦马上“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虽有民心,却不得不屈服于项羽的强大武力之下。要说刘邦后来打败项羽,那是因为他吞并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将三秦之地据为己有。况又有萧何供粮草,张良出奇谋,韩信制雄兵。已不是当年进入关中是狼狈样,而是拥有谋士勇将无数的一方雄主,而且又联络英布、彭越、魏豹、司马昂等众多诸侯,这才使刘邦具备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实力。,

  李世民也是一样,他是在群雄中后期崛起的,起义时间比较晚,前期的犹豫不决完全是因为自身力量的相对弱小,不然不会在决定起兵反隋的时候到晋祠去祈祷!等到自己仁政爱民,赢得民心。招来了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王君廓、殷开山、刘弘基等将领时,力量倍增!其后期军事战争的胜利才较为顺利!在征伐郑帝王世充的战争中,不想夏王窦建德从后杀来,李世民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主张退兵的将领不在少数,可见其力量在几个割据势力中还不能占据绝对的优势,亏有麾下众将得力死战,才击溃窦建德、打败王世充。完成这定鼎中原的最后一战。

  天下,不是单靠民心就能得来的。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不完全正确的,民心固然重要,但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要想得到天下,武力才是更重要的。要想争得天下,民心与武力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武力。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在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年,在尔虞我诈的众多诸侯中,刘备可以说是最得民心的。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刘备外御贼寇、勤政爱民,乐善好施,具有仁君风范,正是乱世之中人民所翘首以盼的。其次,“刘皇叔”,这个广告做得好,牌子比较亮。因为代表汉室正统,他受到众多人士的拥戴。再次,刘备提倡“以人为本”,注意到广大底层人民的重大作用。所以处处为底层人着想,因此,四方贤士争相归之。可谓尽有民心,这也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来,第一,刘备从新野撤退,襄阳十万百姓跟随刘备,简直是个奇迹!要知道,中国古代人民安土重迁,要跟随刘备,那刘备要多么的得民心,多磨有感召力,才能做到这一点。第二,尝有人不满刘备治理,派刺客欲杀之,但刘备对刺客礼遇有加,刺客很受感动,遂不杀刘备。第三,从刘备的谋士将领集团来看,文人谋士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恐怕没有比诸葛亮更具智慧的谋士了,世传卧龙凤雏,得一而得天下,而刘备都得到了;武将有武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都是万人敌的上将,恐怕也没有比这些人更厉害的将领了。尤其是关羽,忠义双绝,且武艺绝伦。自温侯去后,问天地间谁是敌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深得民心、智勇兼备的集团,还是没能一统天下!何也?反观曹操,世人多骂之为“汉贼”,他却能够统一北方,控制比孙刘两家之和还要多的人口和土地。何也,民心在武力面前的辩解是苍白的!

  蒙古入主中原时曾遇到汉人顽强的抵抗,文天祥誓死抗元,拒不投降。马塈、张钰、王坚等同仇敌忾,积极响应,陆秀夫张世杰力挽狂澜,十万民兵,群情激奋。但却无力回天。英雄末路,壮烈殉国!保家卫国,可歌可泣!数百年后,当满人问鼎中原时,遭到更为激烈的抵抗;为了抵抗满清,张献忠出川战死,其部将如李定国、刘文秀等多归南明。李自成余部战略大转弯,与昔日的敌人明势力合作,李自成的部将也多为南明臣子,其部将如刘宗敏、袁宗第、李过、刘芳亮、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张鼐、张世耀、等都是在抗击清军的战斗中牺牲的!其中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等人的抗争一直坚持到康熙年间。

  南宋的抗元斗争之所以强烈,明末的反清抗争之所以长久,都有民心在支持。汉人都不愿意被少数民族所统治,所以才群起反抗,虽然斗争可歌可泣,但是这种“大汉族主义”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的。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们站到了历史发展的对立面,别说是夺天下,连保天下都做不到。这样的斗争即使民心再广,即使战斗得再激烈、再长久,最终也注定会失败。

  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战国时,秦国处西蛮之地,不为中原人所看起。当秦国要统一天下的时候,中原诸国想方设法进行阻止。为此,韩国采取“疲秦”战略,派郑国到秦国,游说秦王政穿凿灌溉渠道。表面上说发展秦国农业,真正目的是要消耗秦国的实力,使其放慢进攻韩国的步伐。燕国太子丹也雇了荆轲去行刺秦王,希望刺死秦王,保住燕国。这个时候,中原民心都在六国。可是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凭借其军事实力消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而据有广泛民心的中原诸国终究没有阻挡住秦国武力夺取天下的步伐!

  清兵借吴三桂之力入关,打败李自成,剿灭张献忠,消灭南明弘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得了天下。但是清帝国在中原地区确实没多少民心支持,各地反清运动不断高涨,给这个新政权带来了很多麻烦。清颁布“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加剧了满人与汉人的矛盾,于是江阴、嘉定、苏州等地的康清斗争又风起云涌的发展起来,但多尔衮硬是用武力镇压了下去。由于人民与帝国之间的对立过于坚决,以致大清帝国在得了天下的二十余年的时间里还在进行着镇压活动。这种情况是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的。

  因此,打天下当皇帝,靠的是军事实力,正如五代十国时期一将领所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天下:以武力夺之,以民心安之!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初,深得民心,初入河南,一句“均田免粮”,竟有十万之众相投,及其定都西安,稳定后方,和刘宗敏提五十万之虎师北伐,百姓夹道迎之,一路势如破竹,可以说,李自成在破北京以前是很受人民欢迎的,但是,一进入北京城便迅速的封建化,李自成和绝大多数高级将领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士兵们叶开始无视军纪,胡作非为,使得京城百姓对大顺军由欢迎转变为痛恨,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匆匆撤退,京城百姓便攻击撤退的士兵,本来大好的一片形势,到头来却一塌糊涂,令人痛心,最后,李自成错杀李岩,标志着大顺彻底走向不可救药的地步,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说天下是要用武力来夺去的,但是却要用民心来经营。

  再看清朝,满人入主中原速度非常迅速,很出人意料,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京城人民以为是吴三桂之力,呼为大明忠臣,便夹道欢迎吴三桂进京,但来的却是满人,这是京城人民者是没有想到的,清朝尽管入主中原,但也知道天下来之不易,如果经营不好还会重蹈李自成的覆辙。于是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收拢民心的办法来稳定天下的民心,使自己的政权合法化,被天下人接受,于是厚葬崇祯皇帝、优待长平公主、为扬州守将史可法立碑立祠堂等,大清帝国为此博得了人民的好感,要说清朝在中原最终能站稳脚跟,不能不感谢千古一帝圣祖康熙,体恤百姓,永不加赋,在他的英明统治之下,开始了“康乾盛世”。康熙凭借其雄才大略使清朝终于被天下人接受!

  赵晨阳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驳“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文地址: /beidoupinglun/3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