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青蓝文学社  青蓝散文

麻辣红烧鱼的乡味

时间:2014-12-03  来源:青蓝文学社  作者:一叶渡海  点击:

   麻辣红烧鱼的乡味

  一叶渡海

  土黄色的炭炉里燃烧着火红的木炭,偶尔发出“啪啪”的声响。炭炉上煨制着刚刚从锅里捞出的麻辣红烧鱼,鲜香的鱼肉,深红的辣椒圈,浓稠的鱼汤,上面点缀着切好的葱姜蒜末,看来朴实却多滋多味。在高温的炭火煨制下,砂钵里迸出“咕嘟咕嘟”的鼓点,仿若古老村落那跳动的脉搏,缓慢却苍劲,沉重却平稳。

  这,就是我爱吃的家乡菜----麻辣红烧鱼。

  在秀美的皖南山区,散落着许多零星的村庄,像一棵棵生长的禾苗,遍布在皖南这块绿地。它们在这连绵的群山之中,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是淳朴、是温馨、是美好。我的家乡就是这众多禾苗中的一棵,它不断生长,亦不断茁壮。

  居于山中的乡亲们,总是愿意在农闲时节走亲访友,串串门,谈谈心。不为其他,只纯粹为了感受亲朋好友相聚的欢乐。每到这时,主人家总是会拿出最好的酒菜来招待客人,而麻辣红烧鱼更是必不可少。闲谈聊天时的笑语欢声,推杯换盏间的深情厚谊,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都是真真切切的享受。吃着鲜嫩的鱼肉、香软的米饭,就着自家酿的米酒,岂不是一件惬意之至的乐事?而那砂钵中盛的,便是满满的情意和问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飘飞的大雪迎来了除夕夜。热闹的鞭炮声送走了旧一年的苦辣酸甜,又开启了新一年的希望憧憬。男女老少,都在这一天绽放出最美的笑颜。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和喧闹的爆竹声,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上菜的顺序也颇有讲究,年纪稍大的人特别在意,我们这年轻一代便是一无所知了。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饭桌上要放两道麻辣红烧鱼,一道用作吃,另一道则是不能动的,长辈说这是希望往后能够“年年有余”。一道简单的“年年有余”,让普通的年夜饭更添韵味;一顿普通的年夜饭,也让久别重逢的喜悦更入人心。时光飞逝,一去不返,唯有这情才是生命的永恒。即使历经岁月变迁,也依然久留心间。

  由于家乡地处偏远,于是从初中开始,我就离家进入了较远的寄宿制学校读书。此后,回家的次数便日渐减少,短则几周回一次,长则几月回一次。而每次回家,母亲便会做我最爱吃的麻辣红烧鱼。尽管没有海参鲍鱼的滋补,没有熊掌鹿茸的名贵,没有鱼翅燕窝的高端,但却饱含着家人的关怀,承载了温暖的亲情,蕴含了朴实的乡味。在这鲜香的麻辣中,我品尝到的是家的味道,是满满的温馨与幸福。

  所谓“乡愁”,不过是些身处异乡的文人墨客因为离家久远而生发出的思归之情。仿若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依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呼唤,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想念,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的眷恋。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家的渴望,不论你身处何方,故乡才是永远的根;不论你去往哪里,故乡都是你不变的牵挂。

  仍然记得有位作家写道:胃知乡愁,虽然简短,却是十分深刻。的确,谈起故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家乡的食物,是那些食物中包含的乡味。来到南昌之后,我越发想念家乡的食物,尤其是出自母亲之手的麻辣红烧鱼,麻辣鲜香,是火热而温馨的家的味道,亦是我心中永恒的情思!

  南昌的秋夜格外的凉,夜幕深沉。一方小小的台灯,一张木制的书桌,还有我单薄的背影。恍恍惚惚中,我又看见了那炭火煨制的麻辣红烧鱼,嗅到了喷鼻的鲜香。我知道,那是一种浓浓的乡味……

  (江西师范大学   14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3班)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麻辣红烧鱼的乡味
本文地址: /qinglansanwen/3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