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励志文章  青春励志 > 写给仍然迷茫的小伙伴们
01
26

写给仍然迷茫的小伙伴们

  写给仍然迷茫的小伙伴们

  文/WeiYang

  最近读了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为什么我要求你读书用功》,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20岁的安德烈显然是意识到,自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从而倍感迷茫。龙应台作为母亲将自己的见解写给安德烈。

  在20岁左右的年纪,最容易出现这种迷茫吧。小时候,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觉得自己生来就是成大事之人。等到20岁左右年纪的时候,我们终究会发现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成就大事的梦想越来越遥远。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发现由于互联网、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都相当困难。这个时候难免感到迷茫,我自己也不例外。之所以觉得龙应台的信相见恨晚,是因为如果在我20岁迷茫的时候,有人给我写这样一封信,也许我就不会浪费那么多光阴,走那么多弯路。

  《为什么我要求你读书用功》只讲述了一个道理:“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个道理其实我早已明白,但是我并不能如此准确的表述出来。

  可能是因为我经常参加所里的星期五沙龙,并组织读书会的缘故,过去一年中,已经陆续有几位研究生(包括我自己的学生)找我,想聊聊他们的未来,因为他们多少有些迷茫。看起来,感到迷茫是这个年纪的普遍现象,借着分享《为什么我要求你读书用功》,顺便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成功不靠谱

  我们成长的时期,正是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期。书店里充斥着各种成功学的书,总有名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甚至还有人写了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这种成功学误导了很多人,也很可能是造成浮躁社会风气的根源。所有的成功都难以复制,成功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因为社会资源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名人,因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关注了这个人,就没有时间关注其他人。不可能人人都做出卓越成就,因为如果人人都卓越,卓越就不能叫卓越了。所以,当所有人都去复制某个成功时,这个成功肯定早就不是成功了。

  成功的永远是少数,意味着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多么有天赋,我们都可能很“平庸”。安德烈说:“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平庸”是他迷茫的根源,也是我们迷茫的根源。安德烈说:“你会失望吗?”他因此觉得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我们也因此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走出迷茫的第一步,是正确看待成功。成功可以追求,但不能奢求,成功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成为第一目标。如果我们将成功作为第一目标,那么当我们付出极大的代价,最终不能成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抑郁,甚至自杀。

  关于父母的期望,龙应台说得很好:“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对于个人选择(生活习惯、职业选择和婚姻状况,等等),我们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再考虑父母的期望。符合父母的期望,但对不起自己,我们会委屈一辈子。只要对得起自己,即使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也最终会获得父母的理解,毕竟父母不能代替我们去生活。

  快乐是根本

  既然成功不是第一目标,那么什么是第一目标呢?毫无疑问是快乐,或者说是幸福。

  关于快乐,有很多误区。有人说,有钱了就快乐了;有人说,事业成功了就快乐了。如果这样,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既有钱又成功的人,仍然会抑郁,甚至选择自杀。有人说,知足常乐。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不给自己设定目标,就可以获得快乐。这种说法非常迷惑人,甚至形成了理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快乐,所以,获得快乐的方法,是降低自己的目标,懂得知足。但是,没有追求的快乐,不可能是真正的快乐。如果有人因为没有追求,而觉得自己快乐,那只是因为他还没有品尝过有追求的快乐而已。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拥有什么。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竭尽全力做到极致的时候,就能获得这最终极的快乐——成就感。此时,我们必然是有追求的,而且目标可能还很高。比如:做科研以院士为目标,从商以马云为目标,搞IT以比尔盖茨为目标。这些目标看起来与现实差异巨大,但这丝毫不会降低我们的快乐,因为我们热爱的是事情的本身,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即便付出极大的代价,最终不能实现目标,也丝毫不会感到郁闷。一方面,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另一方面,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断的成长,已经收获了快乐。

  职业最重要

  既然真正的快乐只能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那么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就至关重要。首先,工作将占据我们一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一天24小时中,吃喝拉撒睡差不多要占据10个小时,余下的14个小时中,有8个小时要工作。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会比较郁闷。而如果我们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感到快乐。其次,我们能通过工作收获一份薪水,实现财务上的独立。

  把工作当成生计手段,利用业余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可行吗?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太可行的。因为,一天除去工作之后的业余时间最多6小时,如果结婚有了孩子,这6小时用于家务和娱乐都不够用。一辈子下来,我们会发现除了养家糊口和忙于生计几乎做不了任何其它事情。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我认为与找对象道理基本是一样的。

  (1)必须慎重。职业是找件事做一辈子,对象是找个人过一辈子,轻率的选择都是害人害己。如果不合适,离婚是最轻的伤害,但是也仍然耽误了双方的青春。

  (2)能力越强,选择面越宽。龙应台举了个例子:“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实际情况是,99.99%的人根本没机会去华尔街做银行经理。这就是我们要用功读书学习,努力提高个人能力的原因——给自己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选择面越广,越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高富帅很容易找对象一样。

  (3)纠结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喜欢什么。如果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就只能要求对方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那么房子、车子、票子就是次要的(虽然也要考虑)。同样的道理,如果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只能要求它待遇高、强度低、氛围好,如果真心喜欢一个工作,那么待遇、强度、氛围就是次要的(虽然也要考虑)。

  (4)不付出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爱。有人谈恋爱害怕付出,因为一旦失败,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同样的道理,有些人找工作也害怕付出,因为一旦不喜欢,最终是要换工作的,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可是,实际情况是,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个工作中,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份工作。

  据我所知,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科研工作,就稀里糊涂的考了研,仅仅因为读研在外人看来很高大上。等到读了研才发现科研工作很枯燥,待遇不高,强度却不低,如果不喜欢这事,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于是便迷茫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了,这就像一段错误的婚姻,只要开始了,伤害就已经形成。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但是至多也就是减少损失而已。既然错误的婚姻已经开始了,那就先竭尽全力做一做科研,看看自己能否喜欢上科研,如果能,当然是最好的。这就像包办婚姻,虽然是错误的,但仍然有希望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www.lzdaxue.com)如果不能喜欢上科研,毕业时,尚有机会离开,去寻找自己的真爱,这至多也就损失3年青春,而且在这3年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有可能受用一辈子。

  一旦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们其实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因为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努力。我们努力追求着卓越,但不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变得“平庸”,因为努力只是为了实现自我,获得内在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留下遗憾。

  与君共勉!

  后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学生背负着亲人期望的压力,弄不清楚职业对于人生的意义,因而感到迷茫。我也曾经迷茫过,经过漫长的思考,才自认为想明白。故把我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开一朵独属自己的花

  文/晓寒

  【一】

  初夏的午后,树影里泄下斑驳的阳光,静谧安然。我坐在窗前,手执一本《月亮与六便士》,心里泛起难以言说的思绪。那是我第一次突破该书前面部分的生涩,一口气读完全本。于是明白,好的东西,有时会晚一点到来,可能就在苦涩之后。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奇特的人,因为行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往往被人们视为“怪物”。原本他是职业的证券交易人,有着不菲的收入和美满的家庭,突然有一天像是被魔鬼附了体,为了画画而弃家出走。

  他到了巴黎,独自一人在破旅馆里画画,穷困落魄。作者见到他时,他已经形同乞丐。他往返奔波于两个地点,为了分别得到别人施舍的面包与汤。他不肯回头,不理会妻子对他的原谅和召唤。有一种强烈的力量驱使他,走向梦中的家园。

  后来他到了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杰作。多年后,在他的精神之乡,他与他的伟大画作《伊甸园》一起归于沉寂。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掩卷叹息,眼前似乎绽开一朵自由而肆意的灵魂之花。我想起另外两个人,他们用热爱与执着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张力。

  【二】

  李东力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跳了一支舞。没有人记得背景音乐是什么,大家的目光分分秒秒都聚集在他身上。他奔跑上场,扔掉支撑,接连几个后翻,匍匐,爬起,倒立,空翻,一跃而起,然后是完美的托马斯全旋……他的舞蹈震撼全场,人们起立,鼓掌、惊叫,不由自主流下敬佩的眼泪。

  他站在那儿,白衣翩然,傲然笑着,一脸阳光。也许在我们世俗的眼光里,他不该有这样灿烂的笑,因为他强壮的左臂下,支撑身体的是一只拐杖,左腿齐大腿根处向下空空如也。他是一位独腿舞者。

  3岁那年,他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左腿,只能靠拐杖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由于从小热爱艺术,十几岁进入了残疾人杂技团。他舞蹈里的跳高以及托马斯旋转动作,都需要强大的腿力,为了锻炼,他每天单腿踩自行车10到20公里。无数次的摔倒再爬起,把他磨炼成了一位出色的舞者。

  如今,李东力被誉为“单腿托马斯”,成为着名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家,他用坚毅颠覆不幸,绽放成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

  【三】

  我在一则新闻里看到虫虫,她坐在一个雪白的房间里接受访问,墙上绘着蓝色的鸟儿和花朵。彼时,她坐在一只藤椅里,齐肩的发,经典的格子衬衫,牛仔长裙,脸上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

  虫虫已经出版《跟我去香港》、《跟我去台北》、《跟我去澳门》三本旅行绘本,前一本是她独立完成,后两本是跟好友的合着。她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出书,原本画画只是她用来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虫虫的专业是美术教育,职业是IT编辑,直至2007年,她已经6年没有画过画。(www.lzdaxue.com)在一场病痛之后,她说:“我要画画。”于是,每天在工作之余,她用一支黑色的签字笔,画一切映入眼帘的东西:手机、水杯、电脑、凳子……后来,在家里画不够,每次旅行就边走边画。

  三年后,《跟我去香港》上市,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书里的画全部是细腻的手绘,风格自由明快,独具特色,再配以简洁空灵的文字,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真纯,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

  有着孩童般好奇之心的虫虫,拥有一个炫彩的世界,摄影、手工、漫画、写作,她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热爱,让她成长为一朵自然而本真的花,一如她的画风。

  这如许美好的追寻与坚持、不屈和自由,朵朵盛放,动人心魄,让人在时光的静寂之处沉思,直抵灵魂深处。他们成功了,无关名利,无关权势。他们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回归内心,栽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我们都是赶路人

  我坐过最久29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火车晚点。我身子瘫在硬邦邦的座位上,望着满车的陌生面孔,觉得累到了极点。我离家最远有2000公里,从中部往西部,从丘陵到盆地,翻越高山,一路穿行。

  我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什么也不是,甚至还不如你一场旅行的距离。但是,这对于我,或者说时光转到小时候的我,这样的距离我曾经想都不敢想。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那个镇,也许再大一点,我们那个市。虽然地理课上知道我的这个镇和我的这个市只不过是茫茫世界的一个点。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挤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甚至有些沮丧,我看着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高中三年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不再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外来客,我努力把普通话说得标准,改掉了我刚来时的乡音,我妈也再没有给我买从集市里讨价还价来的廉价衣服,其实这些我不在意,只是爸妈说,出门在外,总要穿得像个样子。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其实路途并不遥远,我爸硬要送我。我爸从没出过省,他说省城还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来过,现在早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我爸依旧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不一样的是,以前问路的是他,如今问路的是我。

  我爸把我送到学校,在食堂吃了中饭就要回去。我把他送到坐汽车的地方,他把身上的钱塞给我,叫我好好学习,没钱就问家里要。车开走后,我望着这个偌大的陌生世界,周围都是父母和孩子的面孔,望着远去的父亲,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也努力赚些零用钱,圈子也只是局限在学校,或者说省城。我从没想过旅游,怕旅游回来身上的钱又不够下个月的伙食。记得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一定要在读大学的这段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一定会是你今后人生的一段珍贵的经历。听老师这么说我特别想出去走走,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想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经历种进心里。但最后我还是没去,因为我确实没钱,却又需要钱过日子。22岁的年纪,足迹却还停留在原点,说实话,那时候我确实很沮丧,但是我始终没有后悔。

  后来我又考上了研究生,学校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西部,我当时想,我终于要远走高飞了。这一次,我独自一个人提着行李,挥手告别父母,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却又让我欣喜的城市。在这里,我第一次坐了地铁,我尽量装得像经常坐的样子,想想都觉得特别可笑。(www.lzdaxue.com)如今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两年之久,再过一年可能又要离开了,下一个目的地在哪里,我也不知晓。

  就像歌里唱的: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其实比旅行更像旅行的是人生,我们都是赶路人,在每一个节点都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可能这个世界你也不曾想过,它不需要你去规划,去计算路程,去想该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它就是你人生的一段旅行,而这段旅行远比其他的旅行更深刻,更怀念,有时候也更苦涩。

  未来的我可能走得更远,也许也能走到大洋彼岸,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是一个赶路者的角色,未来没有止境,只愿生活越来越有温度。

主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写给仍然迷茫的小伙伴们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qingchunlizhi/43208.html

青春励志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