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凝墨文学社  凝墨散文

一生俯首拜阳明

时间:2014-12-05  来源:  作者:美轮美奂君  点击:

   王阳明是谁

  哈佛大学的杜维明先生曾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年前我也不知道,我记得第一次听这个人是在毕业晚宴上,王乃昂院长提到过王阳明先生的三立之说—“立德,立言,立功”。但是当时也没大注意。

  后来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就开始关注了,查阅各种资料,看各种视频讲座,并买了《阳明先生述要》(钱穆著)以及《阳明先生集要》(中华书局,王阳明著,施邦曜辑评),想好好学习一下。

  王阳明姓王,初名云,后祖父改其名为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家思想,更精通兵法。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晚明以及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史,他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限制,解放了人的思想。他是我国自孔子、孟子、朱子(就是朱熹)之后的又一位圣人。毛泽东年轻时曾对王阳明的《传习录》逐字逐句批注,读得很仔细,当然我觉得后期老毛被马克思主义给蒙蔽了。蒋介石更是特别推崇阳明子,曾三次去阳明洞参悟。王阳明的一部《传习录》流传到日本,年轻学子人手一册,终于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日本人就靠王阳明的一部《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后来日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提出“一生低首拜阳明 ”。

  为何这么多人推崇王阳明,原因何在?看完传习录后,我稍微有那么点理解了,当然很肤浅,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不对的请指出。

  圣人之道长存

  圣人之道,人人都可以学习,既然人人都可以学习,也就是人人都可能通过自生修养领悟圣人之道而成为圣人,因为你的心体和圣人是一样的,你也拥有和圣人一样的良知。根据王阳明先生的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眼睛之所以为眼睛,是因为它能看的见色彩,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没有眼睛,那也就没有现在的缤纷世界,五颜六色也就没有了意义。耳朵之所以为耳朵是因为它能听到声音。天理存于心之本体,不假外求,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之本体,本来是晶莹剔透,无善无恶,只不过是被私欲蒙蔽,无法显露她的本相,其实也无相。这里的私欲是指人性,人性就是善良,贪婪,勇敢,自私。。。。。等,不同的人显露着不同的人性,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时机显露不同的人性,古今中外牛人都是显露了人性中的多个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几个点。私欲长存于我们潜意识当中,一个人会有很多意念,一时间也会蹦出各种不同的意念,有时候的意念还是各自冲突的,这样的念想有善有恶。

  致良知而知善恶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善恶的定义,什么善?什么是恶,恶就是阻碍生命或者破坏生命成长和发展的一起行为或意识总称,善是恶的相对。

  当然判断意念的善恶并不是通过这样笼统的定义,而是致良知,什么是良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既是未发之中,就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都相同,人人都有这样的良知,意念在付诸实践之前,要经过良知的判断,良知是知善知恶的,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老弱病残自然知恻隐,全在你心里,不假外求,一般人没有仁义恻隐之心,只是因为他们的私心蒙蔽了良知,意念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形成善行或者恶行。假如你正在等红灯,看到一个小女孩闯红灯过马路,被一辆小车撞飞了,没错这一切就发生在你面前,请告诉我第一秒的感觉是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怎么做,我相信这第一秒内,不管是什么人感觉都是一样的,心里会为之一痛,乃恻隐之心,这是良知的显现,当然立刻就会有私心来了,接下来的几秒钟就是各种私念生起,导致了同样看到这一幕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开悟

  很多人就是因为心中的一个念头而毁掉一生,而另一些人却因为心中的一个念头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辉煌。怎样才能致良知,就是要开悟,什么是开悟,后世对王阳明的开悟并没有过多介绍,只说在贵州的山林里,一夜开悟,开悟后提出圣人之道全在吾心,不假外求。据说有一次,皇帝的军队要来,皇帝的太监和军士们去找王阳明,心里想着一个文人能有什么本事,就想通过比射箭让出丑。结果先生一连三箭,三箭全中靶心,令全场人大吃一惊。梁漱溟先生是一位释儒道都通的人,在他的采访录有一篇提到王阳明的开悟。梁漱溟说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跟我们不一样,他的生命已经远远高过我们了,他是圣人。记得南怀瑾大师讲他开悟的时候,是借了一本《金刚经》每天读,读了一个礼拜多,有一天当他读到“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时,他突然感觉读不下去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存在了,相信那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知行合一

  其实对于开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开悟,要看资质。王阳明把他的弟子分为两类,一类慧根之人,一悟即透,另一类就是普通人,需要随世用功,我个人理解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时待人处事,就要做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恶念一旦产生就立即消灭它,善心起就要保留它,知行合一,孝何为孝,因为做了孝敬父母的事情称为孝,不是天天讲大道理,等到做的时候却不去做,那也不是孝,这样慢慢悟,从实践中来,用到实践中去,知行本为一,何故为两做,先生曰:“知之真切而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要这样才可致良知。

  。。。。。。。。。。。

  阳明先生前期和后期的思想不太一样

  他的思想可以用四句教来概括: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到此只是阳明心学的冰山一角,我只是学了点皮毛,不敢造次,接下来希望有更多同道中人去学习,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我们需要一个价值观基础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礼乐崩坏,欲望至上,黑白颠倒,是非善恶美丑不分了。甚至有些人口出谬论,竟说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是非善恶标准,真是可笑可气。药家鑫撞了人,下车连补八刀,如此禽兽举动竟得到了不少的肯定;老人过马路摔倒,有人善意的扶起,竟被敲诈勒索20W,被逼自杀,还有强奸幼女,强奸幼男等等诸如此类毫无人伦的事情,几乎每天能在微博上看到。。。。。。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这个社会病了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借用艾恺采访梁漱溟先生的书名)。事实证明,不能不光靠法律,法律约束不了部分行为,社会需要长治久安,和谐共处的秩序,还必须靠伦理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龙应台在她的《大江大海1949》里有提到,台湾人从小就建立起一种价值观基础,这就是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到现在没有变,台湾的政治虽然乱七八糟,各种乱码互殴,但民众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基础,这是我们大陆所没有的,我们缺的正是这种广泛性的价值观。不要替马列主义形成的唯物主义价值观,没几个人信这个,就连他们自己也不信了。

  国学的兴起-读书为了什么

  近几年国学大受欢迎,国学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全国各地以国学为主的书院已经遍地开花,并且深受家长的认可,我们很清楚国学能教给我们的子女什么,西方科学又能教什么,这也是我一贯推崇的,做人第一位,知识次之,能力次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传统文化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西方科学技术,西方也就只有个科学技术-------而已!梁漱溟先生也曾预测过:未来的世界文化必将以复兴后的中国文化为主。

  我读这些所谓的哲学绝不是为了人前吹嘘,而是真的想传承古圣先贤的智慧,哪怕是一点点,想将其付诸实践反馈社会,哪怕是一点点,北宋张载说过读书的目的就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希望能将这样的读书理念传承给后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一生俯首拜阳明
本文地址: /ningmosanwen/4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