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 >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01
27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文/婉艺

  有位名校硕士朋友,费劲巴拉在北京考了个国家公务员,可工资除去房租,吃饭已成问题,为了将来的仕途能够坦荡些,又读了个在职博士,加上他老婆现在年纪大了,正在筹划生孩子,倍感压力。

  我们有个共同的群,里面硕士博士一堆,见连他都哭自己工资低,大伙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起来。朋友见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吆喝着,穷死了穷死了,这样下去,要下班摆地摊才够生活了,又说自己想辞职,早知道在帝都过得这样拮据,还不如回老家东南沿海做点生意。

  最后归结一句话: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怎么觉得自己越读越穷了呢?

  此话一出,连常年潜水从不说话的人的都冒出来,说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想考国家公务员考不上的,你还想辞职,你确定自己不是在拉仇恨?

  也有人说,你以为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你现在起码是旱涝保收,要知道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年头,一说到工资,总免不了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哀怨之气。物价高,尤其是房价高,已经让大部分八零后成为了不得不“啃老”的一代。人人都嫌自己挣得少,不够花,学历偏高的人群尤甚,总觉得拿到手的工资对不起自己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挺看得开。

  一个人若是一直在读书,没钱就对了。

  学历和能力也许能助我们谋得一份收入还不错的职位,但毕竟大部分的行业,都不可能让我们“发财”。且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书念得多了,结识的人际圈子层次提升,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

  曾经有人问我,三年的研究生和三年的工作经验,谁更重要。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显而易见,研究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念,而三年的工作经验,却是每个工作之后的人早晚会有的。

  但是,当你读了三年研究生出来,以前本科毕业就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很可能已经升职加薪,单从“挣钱”这个角度来说,你的起点不一定比他高多少。但你此时的工资,一定比同期与你进入公司的本科生要多那么一点。

  这,也算是社会对更高文凭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吧。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阶梯,是精神和技术层面上的晋升,和钱可没啥太大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何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人为什么要读书?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读书”,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相对快速地掌握一些仅靠日常经验不可能掌握的必要生活常识,以及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比如,语文能教你为人处事遣词造句,数学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英语——好吧,英语是一门教育部认为你应该掌握的外语。

  脱离了课堂的读书,更是一个人拓展自己的兴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升自己眼界,开拓自身事业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个会读书的人,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在精神层次上走得更远。

  如果你要做学问搞学术研究,那么这辈子你大概都和书离不开了。

  如果你去经营一笔生意,读不读书真说不好能有多大影响。许多农民企业家,小学都没毕业一样每天给成千上万比她学历高得多的人发工资。因为,那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才能出真知的学问,再多纸上谈兵也不能生出金子。

  第二,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国家义务教育和高考,实际上的功能,是一种社会的阶梯。

  通过高考和高等教育,一个家族的人们得以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比如,农民的孩子再也不会只能是世代为农,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国家公务人员、或者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比如教师、医生,或是金融从业者。

  所以,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却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如果你想挣钱,那么你做的并不应该是不断念书,而是早日在掌握了一门技术之后,投入挣钱的第一线。

  每逢傍晚,人群熙攘的地铁口或是天桥上,总会有一些衣着时髦的上班族在摆地摊,相信我们大家都没少见过。你们可能不以为然,有时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驻足蹲下来把玩,或者掏个腰包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儿。

  一位亲身摆过地摊的朋友告诉我,别看不起那些摆地摊的,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的纯利润可以上千。

  以从8点摆到12点计算,平均每小时250块,何况真正摆地摊的,都是11点之前就收摊了。

  怎样,是不是比大家的计时工资要高多了。

  曾经有个好朋友进了100个手机壳,便宜的1块钱一个,可以卖到十到二十块。贵的5-6块一个,市场价高达四到五十。一晚上只要卖二十个,纯利润就超过了她上一整天班的收入。

  所以,别对那些开着豪车摆地摊的人感到奇怪了,摆地摊也不丢人。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其中我最讨厌的,就是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自古公务员地位就高,我们总说士农工商,总把做生意的人排在末位。能混到吕不韦那种级别的企业家,身份早已不单单是商人那么简单。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觉得做生意不好,没有社会地位,拼了命的想考公务员、当教师什么的,其实这都是一种偏见。

  一个人高尚不高尚,和他的职业没什么关系,现在信息开放了,新闻审查也宽松了,什么丑闻都能爆出来,谁还能说老师都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护士都是白衣天使,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

  所以,关键看你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想做学问才应该不停读书,若真想挣钱去经商或创业才是王道,要知道,给人打工永远不可能发大财。真要能经营出一个上市公司来,也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出常人的智慧,

  那一切,跟混得了几张文凭,可没有多大的有关系。

  反而是很多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学历并不高,可是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也想有个文凭撑门面,才想起来去名校混个好看的文凭回来,挂在企业的白墙上。

  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了,穷还不停地想靠念书念发财,又能有多大的做用。

  也许是因为咱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到大总听着大人们讲“读书改变命运”,却从没有人告诉我们,读书也是件奢侈的事吧。

  将平凡的梦想做实

  文/柴岚绮

  在单位,和她是相邻的办公室,但我们都有随手关门的习惯,关起门来,是独立的小圈子,没什么交集。同事之交淡如水,对于我这样慢热和被动的性格,还是很适合的。

  有时碰上活儿没干完,下班比平时迟,经过隔壁,会看到她还对着电脑——她的座位面向门。好像每次她们办公室留守的都是她。

  快递送包裹来,她的总是很大,听说都是户外装备之类。硕大的包裹和她寡言的神情以及瘦小的身材,似乎总也对应不起来。

  后来,我们这些平凡得毫无冲顶经历甚至连野外徒步都未曾尝试过的朝九晚五族,也大多会买一件鲜艳的大牌冲锋衣。闭塞的格子间里,“冲锋衣们”端着速溶咖啡,自我感觉良好。当然,风餐露宿,挑战极限,对天地自然以及自由的向往,不是身披一件冲锋衣就能体验到的。

  忽然听说她请假了,年休假加上平时各种加班攒的调休,那么长的假,说请就请了。对我们来说,总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总喜欢把假期切分成几段,零敲碎打地用在所谓生活的刀刃上;另外目睹领导四处奔忙,也就没了开口请长假的胆量。

  一天午后,翻一份时尚报纸,里面连续几个版面,都是关于如何玩转户外的。所配照片,无一例外都是白皑皑雪山前,蹲着穿红穿蓝的登顶者。其中一篇访谈描写的女主角,爬过梅里雪山四姑娘雪山,挑战过5000多米的海拔,还徒步过稻城亚丁……文章里历数的,都是版图上那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名。

  我本是当故事看的,但文字间交代的某些情节又似曾相识,忽然发现,女主角的名字,分明就是隔壁办公室的女同事,仔细辨认配图,全副装备背后的那个人,正是她。

  我至今记得确认后那种汗毛直竖的震惊——因为,我从未把那些有关征服的万丈雄心和艰辛历程,对号入座到我身边的人。我总是有偏见——最美的地方从来都是异乡,而有趣和伟大的人,无疑离我很远。不承想,隔壁的她,俨然是很有料可挖的玩户外“资深前辈”。

  在同一个地方上着班,置身于相似的环境中,似乎也有着类似的大大小小的生活愿望,最大的区别在于,当我们坐在办公室,端着咖啡杯,假想着等有钱有闲一定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时,她却已悄无声息地走在了路上。

  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大约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或许因为时代轰隆隆提速,出于对现实时间成本的种种考量,梦想显得廉价,容易改变,容易沉没。从前,我对伟大这个词的理解,也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现在,我觉得那些能够坚持梦想的人,便足以配上伟大这个词。

  所以,当我和那个沉默的女同事,依然在洗手间门口,像往常那样点头擦肩而过时,她并不知道,其实内心小有触动的我,隐隐觉得适才接近过一团亚光质地的理想。

  你有没有成长的“金刚钻”

  文/朱丽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请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是一个道理。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后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办法。看到来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便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报纸贴上去,放到那沓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长聊了29分钟。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

主题推荐: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wenzhang/43470.html

励志文章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