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点击关闭
励志大学官方微信
点击关闭
最新活动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 RSS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02
06

拼命十三姐孙燕姿

   拼命十三姐孙燕姿

  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离开小时候,有了自己的生活,(孙燕姿的平凡生活)新鲜的歌,新鲜的念头。任性和冲动,无法控制的时候……”敬业歌后孙燕姿的歌曲陪伴了千千万万个初中生走过风雨,跨过高考,进入职场。她是一个头顶光芒的使者,用音乐结合自身真实案例给我们竖立了一个伟大榜样。(励志人物

  孙燕姿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世界工科大学25强),父亲是燕姿音乐的启蒙者,燕姿从小热爱音乐,五岁开始学钢琴(出道之前有英国皇家业余顶级钢琴文凭),十岁留下第一张在舞台上唱歌的表情 ,十八岁写下第一个音乐作品《Someone》。 大学时,母亲为燕姿报名李伟菘音乐学校,学习唱歌,担任校园乐队主唱。经李伟菘推荐,签约华纳音乐公司。

  乐坛总是在不断更新换代,唱得好不如长的好,长的好不如靠山好,靠山好终究比不过有才能。我想孙燕姿就是一个奇迹,无论从长相、学历、技能、嗓音等等,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即使她结婚后音乐作品减产,但还是有大量的粉丝群体支持她。

  孙燕姿自2000年正式出道,(www.lzdaxue.com)以个人特色的声线和演唱、简单清新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迅速走红,成为新世纪歌坛的一道曙光;她用音乐展示的是生活的真实与深刻,出道14年发行13张音乐专辑,总有一首歌与歌迷的青春对号入座。

  2000年6月8日,首张专辑《孙燕姿同名专辑》发行,获得台湾2000年度专辑销售总冠军。《我要的幸福》获得台湾2001年度专辑销售第一名,《风筝》获得第三名。《Start自选集》获台湾2002年度专辑销售亚军。2003年《The Moment》销量150万张,宣布暂别歌坛一年,成立个人音乐公司Make Music.2004年携《Stefanie》完美复出,全亚洲热卖220万张。2005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青年校友奖。2006年新加坡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荣膺新加坡杰出青年,献唱东南亚国家联盟40周年庆典主题曲《Rise》。2008年,受邀参与演唱了四首北京奥组委推介的奥运会官方歌曲,为中国港台及海外女歌手之最,并参与奥运会闭幕式演出。2009年,担任Yanzi for the Carnaby系列时装设计师。2010年开始担任新加坡旅游局代言人。2011年荣获新加坡第一届“通商中国”青年奖,3月加盟滚石移动美妙音乐推出时隔四年的新专辑《是时候》,重回乐坛。

  自出道以来,这位亚洲天后已拥有11张个人专辑,超过2000万张的唱片销量,40场演唱会,200多项音乐大奖(专业奖和人气奖兼有),50余支商业广告,18个慈善和公益活动代言(包含8次慈善探访),2个新加坡杰出青年奖。

  在事业上作为职场人,她证明了女子在事业上也能登峰造极。但女人终究离不开婚姻。2011年3月31日,孙燕姿与男友纳迪姆登记结婚。并于5月8日在新加坡举行婚礼。事业爱情双丰收,如今还多了一名小宝宝,让众多歌迷点赞“天后一直很幸福”!

  在网页上搜索孙燕姿总会看见各种“天后为事业不顾身体健康”的报道。事实的确是这样,粉丝们都知道孙燕姿面对工作时就是拼命女郎。

  在有一次的活动中,她突发肠胃炎挂急诊,在医院吊了一半点滴就赶去表演,结束后继续返回医院打点滴。上海个唱后台都为孙燕姿准备了氧气瓶,怕她万一体力不支需要吸氧。排练演唱会舞蹈不慎摔伤,导致左侧肋骨疼痛,且工作未完成就不吃饭的习惯引发肠胃炎,可一周后还是出色地完成了演唱会。

  作为一个身处聚光灯下的明星,少争议少话题、无绯闻无炒作、随性淡泊、率真洒脱的孙燕姿,一直以良好形象示人,这与她低调而真实的个性密切相关。她个人特点鲜明的声线、唱腔、歌曲演绎,瘦弱的身躯和强大的爆发力,和她极为独特的个性,低调生活、专心唱歌的态度,所有这些都天然地融为一体,为人称道。而这些正式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但愿大家也能够学习天后这些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做一个让人佩服的职场人!

a71ea8d3fd1f41344f62e940261f95cad1c85eb3.jpg

更多人物信息请关注:孙燕姿专题

  • 推荐:孙燕姿的黄金时代
  • 推荐:孙燕姿的演艺经历
  • 推荐:孙燕姿获奖记录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拼命十三姐孙燕姿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44294.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