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肖邦人物介绍_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人物介绍
10
31

肖邦人物介绍_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人物介绍

  肖邦人物介绍_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人物介绍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 Ois Chopin,1810年3月1日(清嘉庆十五年)-1849年10月17日(清道光二十九年)}。

  肖邦的真实出生日期目前有争议,其拉丁文出生文献(出生证明和教堂受洗纪录)上记载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与家人均以3月1日作为肖邦的生日,音乐史学界的考证,倾向3月1日为其正确的出生日期,而2月22日为当年他的父亲在报户口时,误算了出生周数所致(比实际的出生日期提早了整整一个星期)。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就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首叙事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首谐谑曲,3首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首马祖卡,2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其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他离开祖国18年之久,不忘祖国,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后来肺结核病复发,39岁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嘱咐他的姐姐路德维卡,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在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生于波兰中部小镇热拉佐瓦沃拉(Zelazowa Wola,位于波兰首都华沙附近)[1] 。在他出生的时候,波兰由于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已不复为一个统一主权国家(参见瓜分波兰)。肖邦的母亲是波兰人,父亲Nicolas Chopin(1771年—1844年)是波兰籍的法国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从父辈继承下来的葡萄园,1787年移居波兰、加入波兰籍,参加过1792年的俄波战争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义(科希丘什科,Tadeusz Ko ciuszko,1746年—1817年,波兰人民英雄),第二次瓜分波兰后在贵族家庭当法语家庭教师,认识了一个雇主的亲戚也就是后来肖邦的母亲Justyna Krzyżanowska,他们在1806年结婚,肖邦的父亲也得到了一份在中学教授法语的工作。

  肖邦一家在1810年搬到了华沙。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5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在19岁时就已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1829年肖邦爱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同学Konstanze Gladkowska,但是这段秘密的爱情无疾而终。因为1830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0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移居巴黎

  1830年11月,20岁的肖邦告别亲人,在华沙城郊遇到老师埃斯内尔与同学为他送行。老师埃斯内尔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告诫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老师埃斯内尔还送他一个闪闪发光的银杯,里面装着祖国波兰的泥土,这是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

  肖邦移居到巴黎后,他很快爱上了这座城市,巴黎的建筑和大城市氛围深深吸引着肖邦,他在一份寄回波兰的信中写道,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他在巴黎先是拜他的偶像法国籍德国钢琴家和作曲家卡尔克布雷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5年—1849年)为师,继续学习钢琴,但是他感觉受到了教学方式的限制,课程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月。肖邦在巴黎参加音乐会的演出以赚取生活费,起先肖邦还未出名,收入仅够糊口,后来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资助者带肖邦参加了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次接待活动,肖邦的钢琴演奏打动了客人,转眼间赢得了一大批的钢琴学生,其中的大部分是女学生。肖邦通过音乐会、作曲和教授钢琴课,从1833年起便有了稳定的收入,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肖邦甚至有一辆私人马车和随从,他的衣服都是高档的材料制成。而相比之下,19世纪的其他音乐家如理查德·瓦格纳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则还需要指望着资助者的赞助。

  在巴黎期间肖邦做了多次访问,1834年,他和费迪南·希勒共同访问了在亚琛举行的的莱茵河畔音乐节。肖邦、希勒、门德尔松三人在此次音乐节中碰面,一起去了杜塞尔多夫、科布伦茨、科隆,他们三人彼此欣赏对方的音乐才华,互相学习和切磋了音乐技巧。

  肖邦交友广泛,他的好友包括诗人缪塞、巴尔扎克、海涅、亚当·密茨凯维奇,画家德拉克罗瓦,音乐家李斯特、费迪南·希勒,女作家乔治·桑。肖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男装、抽着烟的乔治·桑,对于这样的女子,肖邦当时不能接受。1838年的夏天,肖邦和玛丽亚的婚约告吹,而他和乔治·桑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彼此都感到可以向对方倾诉内心最深处的那些情感,虽然众人的目光和流言也开始包围他们。其间就有肖邦和乔治·桑的老情人Mallefille的一场决斗。

  10月,他们会面。从佩皮尼昂到巴塞罗纳。在美丽的帕尔马,他们初尝远离人群的自由。

  后来在诺罕庄园,肖邦多年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

  惊现巴黎

  肖邦初到巴黎时,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誉满全市的则是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英年早逝

  肖邦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肖邦曾希望在他的葬礼上演奏莫扎特安魂曲,但是莫扎特安魂曲的大部分是由女性演唱的,举办肖邦葬礼的教堂历来不允许唱诗班中有女性,葬礼因此推迟了近两周,最后教堂终于做出让步,允许女歌手在黑幕帘后演唱,使得肖邦的遗愿能够达成。有将近三千人参加了10月30日举行的肖邦葬礼,演唱者还包括Luigi Lablache,此前曾为1827年贝多芬的葬礼演唱安魂曲,为1835年贝利尼的葬礼演唱Lachrymosa。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Op.35中的葬礼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于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移送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的6章21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前,总是吸引着许多参访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天里,依然鲜花不断。后来肖邦的学生简.斯特琳(Jane Stirling)将波兰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坟前,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

  1849年10月18日,发表的肖邦布告中第一句这样写道。对于这样的评价,特别是最后部分,只有在今天肖邦音乐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广大兴趣才真正让我们意识到是多么的贴切。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名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的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在19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史上,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展现了波兰传统的民族风格。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至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优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传统风格。(励志大学www.lzdaxue.com)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肖邦人物介绍_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人物介绍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38464.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