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_优秀科学家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
10
31

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_优秀科学家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

  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_优秀科学家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

  【陈景润语录】: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解说:1977年10月的一天,63岁的徐迟接到了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周明的电话,周主编请他立刻到北京,为明年将要召开的科学大会写一篇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文章。徐迟是位诗人,也做过新闻记者,写过不少通讯特写。放下电话,徐迟非常兴奋,他立刻收拾行李赶到北京。连年的政治运动,让他已经有整整10年没有动笔了。几周前他刚在浙江老家找好房子,准备办完退休手续就告老还乡。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18日,陈景润作为优秀科学家代表被邀请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科学大会。近千名几个月前还被称为“臭老九”和“反动学术权威”的科学家聚会到了一起。

  邓小平在科学大会上发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一定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

  由昆:《中国1978》这个影片,里面有那个场面,哇,确实是叫人振奋,所以的话呢,这个先生参加了科技大会,在科技大会上,就是说中央领导人接见嘛,跟小平同志握手。

  林群:陈景润唯一最突出的例子,所以成为大会的一个明星了,亮点可以说,亮点,所以他,邓小平也接见他了。

  杨乐:说明了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确实,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之下,非常不顺利的情况之下,依然心里想到了祖国,依然想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对人民有所回报。

  解说:在这次科学大会上,共有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57项优秀科研成果的完成单位受到表彰。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人们的尊重,整个社会也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大会结束的时,86岁高龄的郭沫若先生在发言中动情的说道:“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曾子墨:1978年的成为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一生命运的拐点。这一年,陈佳洱回到北京参与制定低能核物理加速器研究的规划。此前,他已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待了10年,修路、喂猪、种地,卖光了所有与加速器相关的书;袁隆平由怀化农校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晋升为研究员,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巴金重新拾笔,耗时7年完成了《随想录》;而年过不惑的陈景润也在这一年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

  解说:全国科学大会结束以后,邓小平特意嘱咐有关部门替陈景润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陈景润得了多种疾病,身体状况很不好。1978年秋天,陈景润住进解放军309医院。此时,45岁的陈景润已在单身中度过大半辈子时光,他做梦也没想到,竟会在这所医院里萌发出生命中唯一一次恋情。那时,武汉军区156医院医生由昆在北京309医院进修。她也完全没有想到,此后她的一生将和这位大数学家紧密地联在一起。那一年,由昆27岁,比陈景润小18岁。

  由昆:因为我在,正好在309进修嘛,我记得当时三个人,就跑过去了。女孩子嘛,唧唧喳喳跑过去,到那也很紧张,见到他,哎,一看他,好像还挺平易近人那样的,他说,问我们好,你们好什么的,你们是什么什么,就跟我们随便聊了几句,我们就赶紧说了两句话,就赶紧跑掉了。

  但陈景润对由昆的第一印象却并非如此简单。由昆和姐妹们告辞后,陈景润始终惦念不下那个名叫“由昆”的大眼睛女孩儿,而且颇有些神不守舍。人们都觉得陈景润只痴迷于数学,对其他方面一窍不通,其实他同样有七情六欲,虽然从未谈过恋爱,但这并不影响他按照数学的运算规律,一步一步地把意中人引入已经设好的方程式中。

  陈景润的妻子由昆:第一次应该说是偶遇,后来又过了几天以后,他说如果我们要能在一起,就好了,我说你说什么呢你,后来结果他说,是,他说如果我们要能够在一起就好,后来我说,你简直是开国际玩笑,你开玩笑呢,我就赶紧跑掉了。啊,那心慌得要死要活的,后来他就说,他说,如果我不跟你结婚的话,我这辈子不会结婚的。我说这样吧,这么大的事,我说总要跟家里商量一下,哎,他就觉得有戏了。

  解说:陈景润和由昆恋爱了,他第一次为爱情失眠,第一次体会到人间的幸福除了数学之外,还有如此美妙的情感。人们发现陈景润变了,虽然已年近半百,看上去却像个小伙子。他留着整齐的小平头,穿着干净整洁的中山装,这时候的陈景润精神焕发,他过去的熟人都说,陈景润完全换了个人。

  1978年底由昆结束进修回到武汉,他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两地相思。邓小平了解到陈景润的生活情况后说,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他亲自批示:“在一周之内,给陈景润解决三个问题:住房、爱人的调动和配备一个秘书。”很快由昆调到北京,数学所又给陈景润调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旧房,他从此搬出了那间六平方米的锅炉房。1980年8月,他们登记结婚了。

  1981年底,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可以说,从1978年到1984年这短短的五年是陈景润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少了病痛的折磨,又有娇妻爱子陪伴在身边。与此同时他又着手向歌德巴赫猜想的终解“1+1”发起了挑战。1973年开始,他对自己的这项结果作了很有意义的改进,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林群:对数学追求,谁也比不过他,对吧,当然这个,这次他叫,应该他自己敢叫日月换新天了,他自己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敢把数学的这个王冠,他把它摘下来,

  解说:此外,陈景润还利用点滴时间为中学生写了本近10万字的《初等数论》。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数论的发生、发展和应用,介绍数论的初等方法,这本书目前仍是数论入门的经典教材。

  林群:我就觉得他对工作,别人都没有追求他那么强烈的,少有的,这个来讲,就是他的目标都是非常大的,不像我们这样,做点小问题,知足了,他都要跟世界上最大的数学学家较劲,他属于跟他们较劲,掰手腕的,所以使得他深度和难度,常人所不及。

  1984年4月的一天,陈景润从家中骑车到魏公村的新华书店买书,被一辆急行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当即昏迷,治疗中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几个月后,在乘公共汽车到友谊宾馆开会的时候,陈景润又被人从车上挤下,摔昏在地。这接连发生的两次灾祸彻底损伤了他的健康,从此,陈景润生活不能自理,一直需要人护理。可以说,从1984年开始到1996年去世,12年中,陈景润的日子几乎全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由昆:1+1没有做出来,这是对陈先生,就是去世以后的话,应该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林群:如果我们国家多一点陈景润,都是创造这样几十年的纪录,他有40多年的纪录还不破,对不对,所以陈景润的确是真正爱国是陈景润这类,而不是空喊口号的那种,空喊口号你给国家没有做任何建树,你也没有给世界留下任何印象,而陈景润工作据说,据苏联专家说,到最近,像国际上“费尔奖”得主,中国人最牛的叫做,华人,最近的文章里头就有极少数几个人,其中有陈景润工作,可见陈景润工作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还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个是真正爱国我觉得,所以我认为他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付出自己血的代价来为祖国争光,留下了世界上的纪录。

  杨乐: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了,经济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年轻人不够具备有远大的理想,吃苦的精神也比从前有所降低,而过多地考虑物质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陈景润的这个,应该是对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教育。我觉得我们现在来回顾陈景润的事迹,回顾他的贡献,我们更要很好地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并且用他来鼓舞我们的年轻人不断前进,我们争取国家有更多的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这样就我们国家就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解说:陈景润常说:“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数学家的研究本来就是在挑战人类智力的水平,而中国的数学家们愿意说:陈景润挑战了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智力极限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中关村变成了中国硅谷,陈景润却一天天衰竭。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献遗体供医学解剖。

  曾子墨:陈景润逝世十年后的2006年3月19日下午,北京中科院基础科学园区东门外,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手捧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了两个多小时。他说他是读着陈景润的故事长大的,想以这种方式纪念他十年的冥寿。

  陈景润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陈景润把他毕生的心力都给了数学,给了祖国,而同样,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是我们心里最珍贵的想念。(励志大学www.lzdaxue.com)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_优秀科学家陈景润挑战250年智力极限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38264.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