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亚瑟·叔本华的故事
09
28

亚瑟·叔本华的故事

  亚瑟·叔本华的故事

  上大学那会,也不要知道是从哪整了本关于叔本华的书,上课的时候,就拿在手上,随便翻着玩玩,说实话,那些挺抽象的文字,自个还真看不大懂。一会老师来了,说你看什么呢?我就给了她,老师就在课堂上,给我们聊了一会这位大叔先生。记得老师好像没给他添什么好话,老师是女的,是不是因为挨过这位大叔的骂,记恨上了,也未必。反正到最后记得老师建议我们,年轻人要离他的书远点,小心自己学坏了--是因为他的悲观主义,甚至主张自杀,尽管他自个没试试。

  后来,出于好奇,还是了解了一点,感觉没那么严重,往往说的还都是一些大实话。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的那些道理确实是很个性的,就像他那人一样,一生孤独甚至“无国、无家、无父、无母、无妻、无子、无友”,可谓是清洁溜溜,了无牵挂。

  1788年2月22日叔本华生于但泽(今格但斯克),他的父亲是个相当成功的商人,后来给他留下大笔财产,这小子是典型的富二代出身。他妈是当时小有名气的作家,并与大文豪歌德等人有过交往。但娘俩关系总是不对付,在一次争吵中叔本华挑衅似的告诉他妈:“将来地球人之所以还记住你,只是因为你儿子”。现在看来这话倒不是吹。说起老家但泽,很是让他们家人纠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会归波兰,一会又归普鲁士,往往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该混那个山头,深怕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被咔嚓了,还不知道得罪了谁。在小叔本华5岁那年,全家搬到了汉堡,开始了新的生活,老叔本华是有考虑的,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的“世界公民”而不要囿于一国一家的小圈圈,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在西欧各国写法都一样的名字,叫Arthur,老叔本华的这一教育理念无疑是成功的,自小叔本华就没有形成认同于某一地域的国籍观念。这就是叔本华的“无国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教育儿子那点事上,当爹的也有显的无能为力的时候。老爷子家世代经商,家资殷实,满指望小辈人能够子承父业,继续光耀门楣,谁知这小子完全不是那块料,尽管被强摁着也学了工商管理,并且在生意场上试了几把,但这一切竟成了叔本华这辈子最不堪回首的往事。常言道,强扭的瓜不甜,有些事就是亲爹也办不了啊。老叔本华后来由于感情创伤,自我终结了。当儿子的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有丝毫的体恤之情,他背叛了父亲的意志,成了他老子眼里彻彻底底的败家玩意,不但放弃商业,甚至终身不娶,断了老头的香火。是为“无父”。

  虽然他对商业不感冒,可是在感情上他还是尊重老爷子的,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受到老头的影响,比如孤僻的性格,暴戾的脾气等等,父子之间尽管事业上达不成默契,但在态度上叔本华却还能表现出必要的尊重来。但在处理他们娘俩的事时,就完全不是那么这样了,或许亚瑟是有问题的,就像他母亲说的:“你的怪脾气,你的怨言,你不高兴时的脸色,你对于愚蠢世界、人类痛苦的悲伤,带给我不快乐的晚上和不舒服的梦境。”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很难说做母亲就一点责任就没有。叔本华的父亲比母亲大了19岁,母亲约荷娜又是一个漂亮的才女,喜好写些风花雪月的文章,不管水平怎么样,她是愿意追求那么点小情调,而大叔在外求学时他妈关注儿子生活倒不多,每次写信却都是强调自己又结交了哪哪个名人,你说你跟自个儿子显摆这个有啥意思。这自然让叔本华很不爽,进而更看轻母亲,再推而广之,就开始看轻女人。更加上老叔本华整天为生意在外奔波,忙死累活的,而媳妇约荷娜可不管这一套,本身又才貌出众,招蜂引蝶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这也加剧了这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在父亲死后,1814年,叔本华搬迁到了德累斯顿,永远离开了他的母亲。从而大叔“无母”。

  叔本华终生未婚,并不一定是不解风情,应该是比较闷骚吧。据说叔本华把妹的目标还挺高,非名门闺秀不谈。在意大利游历时,叔本华曾给自个妹子写信吹嘘他结识了一位富有而高贵的女朋友,而叔本华在40多岁时,还向一位刚结识的17岁少女求婚,其实也是人之常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讲台上叔老师也是人,还有一堂皇的帽子教授,可私底下禽兽的事也没少办。但叔本华在著作中表现出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显而易见的。叔本华说:“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很幼稚、轻佻漂浮、目光短浅,一句话,她们的毕生实际就是一个大儿童——是儿童与严格意义上的成人的中间体。” 所以大叔“无妻”。

  没老婆,自然也就没子女了。

  文化人难免有股子犟劲,再加上这主天生性格怪癖,所以这辈子也没交到什么朋友,便是他的“无友”。据说有这么个事,叔本华因为受不了一个女裁缝的吵闹,后来竟把她推下楼梯,并造成她的终身残疾。你说你还真把老人家当成龙了,从楼上扔下去啥事没有,老太太虽然粗鲁了点,但也不至于如此吧,从此狗皮膏药算是贴上了,叔本华被法院宣判,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20年以后,女裁缝过世了,叔本华才舒了一口气并感慨的写道:“老妇死,重负释”,格宁人的事总算到头了。对待一老妇尚且如此,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更没什么耐心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和人交往不怎么样,但他却信任一个终身的伴侣——一条狗狗,并且给它还起了一个挺牛逼的名字叫“宇宙灵魂”。1860年9月21日,当叔本华因肺炎病故时,就是“宇宙灵魂”陪他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刻,这个他唯一的亲人。

  1818年,30岁的叔本华写成了50多万字的唯意志主义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叔本华断言,聪明难,作聪明的天才更难,因此,天才最痛苦,相反,难得糊涂的人,却活的更洒脱。没心没肺,吃饱就睡,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真能如此,烦恼何来。晚年的苏轼给儿子苏月遂的《洗儿戏作》中就说明了这样的追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

  好不容易鼓捣出一本书,叔本华曾寄予了厚望。他说:“我这辈子活着就指望这本书混了,其余的神马就基本算浮云飘飘了。”后来甚至忽悠出版商洛克豪斯说,我这本书那可神了去了,其中有一部分都是神仙托梦告诉我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这种不着边的鬼话,洛克豪斯竟然信了,尽管有所保留,还是决定发行少量来试试。结果豪斯老板的担心,终于成为了现实,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这本书总共卖了不到一百本。其实这就像叔本华自己说的,天才是悲催的,而天才的作品也是一时难以招人待见,当时人们追捧的是黑格尔这些人的思想,叔本华却和这些人唱反调,自然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本华哥真的怒了,放出狠话: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满含着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念头,叔本华凭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找到了柏林大学——黑格尔等人的所在地,并成了该校一名无俸讲师,显然这是来踢馆的。他自信的向学监提出,要和黑老师同时开讲,唱一场争夺听众的对台戏,不分出高下输赢决不罢休。

  就这样开擂的日子到了,黑老师那边,人们早就成群结队,拿着马扎板凳的挤满了教室,就像前几年村里面放电影的劲头差不多;而叔老师这里,直到上课时间都快到了,仍然是冷冷清清,一人没有,叔老师就开始嘀咕:怎么回事,难道是上课通知,学生们没看到。一会总算看到仨学生急急慌慌的过来了,叔老师总算有了些许安慰,然后就开始慷慨陈词,只见学生也目瞪口呆的望着老师,叔老师更是感觉知音难觅,演讲渐入佳境,只见老师兴奋异常,唾沫星子横飞着。最后叔老师很有成就感认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次人虽然不多,只要是识货的,回去一宣传,还怕没学生吗,看他们听的那么入神,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的,我再给他们补补课,反正人不多。结果学生面露难色道,不好意思老师,我们走错教室了,虽然听不懂,但见您那么兴致勃勃,实在不好意思打搅。听这话之后,不知道叔老师情何以堪啊。在随后的学期中,叔老师的课基本上和上述情况差不多,最后只得撤销,柏林大学生涯就这样草草收场。

  人们对于这段轶事很感兴趣,其实,叔本华所遭遇的一切除了表明他“生不逢时”之外,决没其他意义,更不能丝毫有损于他的英明伟大的天才,他开创了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叔本华比黑格尔更加伟大,前者是一位创始人,而后者是一位集大成者,众所周知,在当时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叔本华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非理性主义的大旗,始终不改其志,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西方非理性主义就由此揭开了第一页。再者,是非自有公论,历史评价一切或许是最公平的,在叔老师的晚年以及在他死后,其思想才开始为世人认同,才开始发生影响,伟大如尼采,就曾对叔氏思想顶礼膜拜。

  这位狂傲不羁的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在回忆购买、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情景时,是这样写的:“一个不知名的鬼灵,悄然地对我说:赶快去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后就把我的宝贝翻阅起来,我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他花了14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沉浸在那本书里,“我像一般热爱叔本华的读者一样,在读到最初一页时,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它全读完,并且,我一直觉得,我是很热心的注意倾听由他的嘴唇里吐出来的每一个词句。”因此,尼采在1874年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教育家叔本华》。

  看来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叔本华的思想丝毫不逊于黑格尔等人的思想,所以奉劝叔老师也就不要总是那么耿耿于怀了。本文由励志大学www.lzdaxue.com整理提供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新编辑部的故事
  • 推荐:《四大名捕2》经典台词和故事简介
  • 推荐:用简单的方法处理问题_成功励志_励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亚瑟·叔本华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37944.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