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万达王健林的创业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业、再造万达
09
28

万达王健林的创业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业、再造万达

  万达王健林的创业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业、再造万达

  在中国做得很好不叫本事,不叫英雄,在任何一个自己做的行业里,把欧美干下去,让洋人见了你点头哈腰,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近日,并购全球第二大、经营已深陷亏损的院线集团AMC,让王健林(专题阅读)和他的万达(专题阅读)出尽了风头。100%的杠杆收购,业界评价,太过冒险。

  但在王健林看来,“富贵险中求”,最关键的是要敢闯敢试。

  王健林,15岁参军,35岁下海,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一次快人一步,容易,次次快人一步,却很难。他的胆识可见一斑。

  第一桶金

  王健林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参加过长征和抗日的老红军。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期间还完成了辽宁大学的函授课程。

  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7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不过,没过一年,不太安分的王健林又主动请缨,自愿去担任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经理。从此踏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子。

  据王健林回忆,当时公司注册需要100万,但是因为没钱,还被迫向一家国企借了一笔“高利贷”,才拿到了执照。“利息高达25%。”

  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来自当时同行前辈不敢或不屑于干的项目:旧城改造。不过,王健林也很无奈,那个时候开发项目需要有“指标”,万达拿不到,但旧城改造,政府却是非常支持。

  当时大连市政府北面有个棚屋区,很不雅观,政府领导对来领“指标”的王健林说:“就是这里,想开多少给多少。”

  结果,回家一算,王健林发现,改造成本一平米就要1200元,而当时大连最高房价也才1100元一平米,怪不得没人愿意做。

  怎么办?“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入地产圈的王健林决定放手一搏,没想到却大获成功。“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小创新,把暗厅改成明厅,安上了铝合金窗、防盗门,还每家配个洗手间。”王健林称,一千多套住房两个月全部卖光,均价1580元,创了当时新纪录。

  这些创新放在现在看似很简单,但在当时却需要极大的勇气。“那时候,政府规定,只有局级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我因为这事儿还差点被纪委审查。”王健林十分庆幸自己生在了好时候,“好在那个年代,市场改革思潮风起云涌,当时广东提了个口号,‘遇到红门绕道走’。”他绕道成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哪里有旧城改造的项目,别人不愿意干,王健林他们就去干,公司规模迅速扩大。1992年最盛时,公司占大连市场份额的25%。

  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鼓励大家“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王健林热血沸腾,开始跨区发展。

  他的第一站选择了广州。“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当时的一句名言。所以我们这一堆讲东北话的土老帽就去了广州。”

  虽然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受了一些委屈,但经过四五年的努力,王健林和他的万达最终还是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赚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路子,锻炼了胆量,获得了信心。”如今,万达的项目遍布全国80多个城市,是同行业中跨城市最多的公司。

  百年企业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2000年,万达开始从住宅开发向商业地产转型。当时王健林已经意识到住宅开发的产业模式不好做,不是真正的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家做住宅的企业是百年企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需求必然会下降。”

  不过,真正让王健林下决心要做“百年企业”,主要是两位老员工得癌症治疗的刺激。

  “都是创业时候进来的员工。打一针两块钱,打不打?那个时候没有社保,就是企业自己拿钱。我当时决定,不要吝惜钱,能活一天就活一天,这两个人花了我一百万块钱。”

  但问题是,当公司发展三四十年的时候,员工医药费怎么办?王健林发现,一定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为此,万达开了三天会,最终决定转向商业地产。在王健林看来,万达转型不是抛弃自己所有的资源和经验,彻底转行,而是要将已有资源优势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寻求永续发展。商业地产是最佳选择。

  经过十年发展,如今,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总结经验,王健林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于三句话:傍大款、产业链和标准化。

  回忆如何傍上沃尔玛这个大款,王健林仍记忆犹新。

  “第一次上门跟人家说,一口就被拒绝了,慢慢谈,一次一次上门谈,整整花了一年。”王健林称,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上门跑了几十趟,对方才同意“试一试”。

  于是,王健林便将自己的完美构想让沃尔玛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选定了地段优先告诉沃尔玛,然后根据沃尔玛的需要协商设计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

  “实际上,沃尔玛也很希望能有这种模式,只是以前地产商们都没这么去干。”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自从“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口号开始在全国叫响,万达第三代产品——商业综合体变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进万达也构成实在的政绩体现,议价权已经在向万达倾斜。

  对此,王健林也并不避讳。王健林称万达每年做二三十个项目,百分百来自政府“邀请”。

  志在必得是王健林的一贯作风。他就是认准了方向一定会走下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做了几个项目后,王健林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当时做购物中心,一般都是请的国外设计中心做设计,不仅成本高,花费时间也很长。

  为了节约成本,长久发展,王健林决定建立自己的设计院、商业管理公司,“不能把自己的命拴在别人的腰带上。”

  一个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招商。如何抓住商户,王健林的看法一针见血,“让他们赚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

  万达的成功,引来无数的模仿者,王健林也十分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他甚至正在计划把万达经验整理成书公开出版。“别人老问我担不担心被人学走,要我说,如果读一本书就把你的核心竞争力学走了,那也就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做得很好不叫本事,不叫英雄,在任何一个自己做的行业里,把欧美干下去,让洋人见了你点头哈腰,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近日,并购全球第二大、经营已深陷亏损的院线集团AMC,让王健林(专题阅读)和他的万达(专题阅读)出尽了风头。100%的杠杆收购,业界评价,太过冒险。

  但在王健林看来,“富贵险中求”,最关键的是要敢闯敢试。

  王健林,15岁参军,35岁下海,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一次快人一步,容易,次次快人一步,却很难。他的胆识可见一斑。

  第一桶金

  王健林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参加过长征和抗日的老红军。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期间还完成了辽宁大学的函授课程。

  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7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不过,没过一年,不太安分的王健林又主动请缨,自愿去担任濒临破产的西岗住宅开发公司经理。从此踏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子。

  据王健林回忆,当时公司注册需要100万,但是因为没钱,还被迫向一家国企借了一笔“高利贷”,才拿到了执照。“利息高达25%。”

  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来自当时同行前辈不敢或不屑于干的项目:旧城改造。不过,王健林也很无奈,那个时候开发项目需要有“指标”,万达拿不到,但旧城改造,政府却是非常支持。

  当时大连市政府北面有个棚屋区,很不雅观,政府领导对来领“指标”的王健林说:“就是这里,想开多少给多少。”

  结果,回家一算,王健林发现,改造成本一平米就要1200元,而当时大连最高房价也才1100元一平米,怪不得没人愿意做。

  怎么办?“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入地产圈的王健林决定放手一搏,没想到却大获成功。“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小创新,把暗厅改成明厅,安上了铝合金窗、防盗门,还每家配个洗手间。”王健林称,一千多套住房两个月全部卖光,均价1580元,创了当时新纪录。

  这些创新放在现在看似很简单,但在当时却需要极大的勇气。“那时候,政府规定,只有局级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我因为这事儿还差点被纪委审查。”王健林十分庆幸自己生在了好时候,“好在那个年代,市场改革思潮风起云涌,当时广东提了个口号,‘遇到红门绕道走’。”他绕道成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哪里有旧城改造的项目,别人不愿意干,王健林他们就去干,公司规模迅速扩大。1992年最盛时,公司占大连市场份额的25%。

  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鼓励大家“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王健林热血沸腾,开始跨区发展。

  他的第一站选择了广州。“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当时的一句名言。所以我们这一堆讲东北话的土老帽就去了广州。”

  虽然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受了一些委屈,但经过四五年的努力,王健林和他的万达最终还是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赚钱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路子,锻炼了胆量,获得了信心。”如今,万达的项目遍布全国80多个城市,是同行业中跨城市最多的公司。

  百年企业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2000年,万达开始从住宅开发向商业地产转型。当时王健林已经意识到住宅开发的产业模式不好做,不是真正的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家做住宅的企业是百年企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需求必然会下降。”

  不过,真正让王健林下决心要做“百年企业”,主要是两位老员工得癌症治疗的刺激。

  “都是创业时候进来的员工。打一针两块钱,打不打?那个时候没有社保,就是企业自己拿钱。我当时决定,不要吝惜钱,能活一天就活一天,这两个人花了我一百万块钱。”

  但问题是,当公司发展三四十年的时候,员工医药费怎么办?王健林发现,一定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为此,万达开了三天会,最终决定转向商业地产。在王健林看来,万达转型不是抛弃自己所有的资源和经验,彻底转行,而是要将已有资源优势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寻求永续发展。商业地产是最佳选择。

  经过十年发展,如今,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总结经验,王健林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于三句话:傍大款、产业链和标准化。

  回忆如何傍上沃尔玛这个大款,王健林仍记忆犹新。

  “第一次上门跟人家说,一口就被拒绝了,慢慢谈,一次一次上门谈,整整花了一年。”王健林称,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上门跑了几十趟,对方才同意“试一试”。

  于是,王健林便将自己的完美构想让沃尔玛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选定了地段优先告诉沃尔玛,然后根据沃尔玛的需要协商设计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

  “实际上,沃尔玛也很希望能有这种模式,只是以前地产商们都没这么去干。”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自从“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口号开始在全国叫响,万达第三代产品——商业综合体变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进万达也构成实在的政绩体现,议价权已经在向万达倾斜。

  对此,王健林也并不避讳。王健林称万达每年做二三十个项目,百分百来自政府“邀请”。

  志在必得是王健林的一贯作风。他就是认准了方向一定会走下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做了几个项目后,王健林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当时做购物中心,一般都是请的国外设计中心做设计,不仅成本高,花费时间也很长。

  为了节约成本,长久发展,王健林决定建立自己的设计院、商业管理公司,“不能把自己的命拴在别人的腰带上。”

  一个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招商。如何抓住商户,王健林的看法一针见血,“让他们赚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

  万达的成功,引来无数的模仿者,王健林也十分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他甚至正在计划把万达经验整理成书公开出版。“别人老问我担不担心被人学走,要我说,如果读一本书就把你的核心竞争力学走了,那也就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

  再造万达

  正当万达(专题阅读)商业地产巨鳄形象深入人心的时候,王健林(专题阅读)又有了惊人之举,进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说起万达的文化产业,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万达电影院。万达电影院线,如今是亚洲银幕数排名第一的电影院线,开业五星级影城86家,726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47块,占有全国15%的票房份额。2011年票房收入超过17.8亿元,稳居中国第一的市场份额。

  目前,万达电影院线与万达商业地产都在筹备单独上市,虽然电影院线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十分惊人,有分析人士认为,很可能万达的电影院线业务先于商业地产实现上市。

  虽然这几年,万达的电影院线搞得红红火火,但其实2005年进军电影院,万达是被逼上的梁山。

  王健林原本的想法是只做房东收房租,不想做经营,于是他找了上广电,双方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万达走到哪,它跟到哪。结果协议签了不到半年,万达六个电影院刚刚封顶,北上广领导换人,要解除合同。

  按合同说,北上广违约,万达不必全额退款,但是王健林认为,“万达赚的不是这样的钱。”很快就与他们解除了合同。

  后来王健林又找到了时代华纳,刚开始双方合作很顺利,但不到一年时间,问题再次出现。“中国加入WTO,按规定,外资企业不能进入电影院经营管理,股权投资不能超过49%。这个文件一出来,华纳也不能干了。”

  时代华纳退出,万达十几家已经营业的电影院怎么办?接不接?这是个问题。当时的王健林是十分的恼火,在董事会上大叫,“管理电影院比两弹一星还难吗?两弹一星都能整,这有啥了不起的。”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万达院线管理公司。

  能有今天的成绩,也出乎了王健林的预料,“没想到这帮人挺争气,成立当年就盈利了,后来还一不小心成了行业老大。”

  如今,文化、旅游已成为王健林逢人必谈的话题。“这是大势所趋。要实现‘十二五’提出的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的目标,就要形成新的创新消费热点,要扩大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消费。”

  王健林非常看好这两个产业,已经开始全面布局,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中原文化区,大型舞台演绎,电影制作放映,连锁文化娱乐也就是量贩KTV,以及字画收藏五个业务板块。另外,今年还将有长白山、西双版纳等四个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营业。

  在王健林看来,未来这两个产业将是万达除商业地产之外的两个新支柱产业。

  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东北有句话说:“不做家门口的汉子。”王健林将它改成了“不做国门口的汉子。”在他看来,在中国做得很好不叫本事,不叫英雄,在任何一个自己做的行业里,把欧美干下去,让洋人见了你点头哈腰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稳居中国第一,已经不能满足王健林,在去年6月份,他就放出了豪言壮语,“万达要做就做全产业链的世界第一。”

  成立演艺公司、投资旅游地产、建酒店、开KTV,近两年,万达四处出击,似乎又回到了创业之初无所不做的日子。但巨变已经发生,王健林的本钱和底气在于2011年万达总收入1051亿元,已经驶入“千亿”行列。而且,他的多元化也不是机会主义,而是紧紧围绕公司主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拓展。

  如今,万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巨型机器,外人看得惊心动魄,对万达模式、万达资金链的质疑一直在潜滋暗长。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被调查、散伙饭、裁员减薪,以及新近的“内定门”等传闻不断爆出,王健林和万达深陷传闻风波,难以脱身。

  对此,王健林也是多次现身释疑。据他透露,他目前最大的担心并不是如外界所想象的资金问题,而是人才问题。

  王健林早已看到这一“病症”,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曾讲过:“这几年,万达业务超速发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制约万达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核心不是钱、不是资源,而是人才。”

  为了吸引人才,万达可谓煞费苦心。涨工资是基本的,找猎头也是必需的,最近正式开学的万达学院才是王健林的后招。

  另外,除了自己,还有谁能掌舵万达这个巨无霸,这无疑是王健林最大的荣耀,也是最大的心病。他主张的是发现而非培育接班人,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儿子接班。看来,现已58岁的他还需要再辛苦几年。

  记者手记:

  因为有故事、有个性,王健林颇受媒体喜爱,每次在公共场合出现都会被人群包围,必须有几个保安护航才能躲开人们的围追堵截。

  王健林出身行伍,性格豪爽,即便面对多么敏感的问题,都会认真坦诚地作出回答。他不允许别人糊弄自己,也不允许自己糊弄别人。

  另外,王健林对数字敏感、细节偏执。听他谈地产,谈企业发展,会听到各种数学模型,各种行业数据,以及对政策意图和市场现象的独特见解,然后得出市场波动不同程度下所产生的对地产企业的各种影响,再然后是万达怎么做,怎么应对,等等。

  除了足球,王健林还喜欢唱歌,每年万达春节联欢晚会上,都会高歌一曲,类似《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类励志歌曲,更是他的最爱。据其公司员工透露,为了年终的演出,忙碌如王健林也会提前在自己家的地下室认真练习,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唱得最好。

  语录

  “不能追求露大腿露胸”。

  ——在过去的七年里,万达在文化领域投资100亿元,虽然对电影制作,王健林不怎么管,但对舞台演艺抓得很严

  “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在清华企业家讲堂上,万达王健林认为“富贵险中求,敢闯敢干竞风流”。

  “如果明年我还能站在这儿讲课,那就说明没事儿!”

  ——起步大连、雄起全国的万达传言很多。针对被调查一事,王健林回应:“有传言很正常,万达从大连走出来,发展得如此快,容易引起猜疑。但万达敢说不行贿。做纯地产不行贿太难!但是我们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创新决定格局。”

  “万达是知恩图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司”。

  ——去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2200亿元,年收入1051亿元,不仅经济指标名列中国民营企业前茅,承担社会责任成绩也十分突出,在创造就业、缴纳税收、节能减排、慈善捐赠、义工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越。

  “万达只跟政治上有追求的官员打交道。”

  ——自从王健林将总部从大连迁至北京,几乎每天都有地方官员造访,他们渴望在这里见到王健林,并“带回”一两个万达广场。

  “钱多了以后一定都捐钱。”

  ——对于企业家做慈善,王健林表示,这一定是有阶段的,别装,好像我是企业家我有善心,企业小的时候别装,老老实实赚钱。慈善顺序是首先把企业做好,二关爱员工,第三是行善,顺序是这样的,不能做颠倒了。

  “富豪榜就是杀猪榜,我可不想上。”

  ——王健林历来是富豪榜上的“漏网之鱼”。然而,这两年,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这位“隐形富豪”却再也难以避免“被排行”。本文由励志大学www.lzdaxue.com整理提供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 推荐:普雷吉姆的智慧创业故事
  • 推荐:苹果之父-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
  • 推荐:90后女孩谱写“快递广告单”的励志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万达王健林的创业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业、再造万达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37911.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