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11
05

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清华,你好!
  
  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道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如今我已大三,却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现在在学校还常常迷路,同学讨论的成绩与保研,我也大都一头雾水。嘟嘟囔囔对学校的不满却说了很多,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时值百年校庆,我想说给学校的,也不是感恩与颂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怨言。
  
  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不能仅抱怨些片儿汤的话。白衣飘飘的年代没了,就别再紧紧拽住时间的裙角嗫嚅呻吟;学术之不知礼之不存,也已经没有再捶胸顿足的必要;大师离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大势如此,学院当然不能幸免,所以也别再长歌当哭了罢。
  
  然而,除去以上这些,我对大学仍有抱怨,仍有不满,仍有震恐,仍有大惊小怪,仍有不情之请。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我支离破碎地复述着我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我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
  
  我那时还觉得奇怪,二十出头正是对政治敏感的时期,即使是纯生理上也应有些喷张和兴奋,可他们是如此漠然或畏葸。那时,常常涌到我嘴边的话是:“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现在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漠然,我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励志名言 www.lzdaxue.com)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摸样。
  
  陈冠中的小说《盛世》里有个叫做韦国的青年人,理想是进入中宣部,因为“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只靠物质力量,还要有精神力量,人民才会团结在一起。硬实力重要,软实力一样重要……我是学法律的,可以替中宣部的每一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配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
  
  韦国加入读书会,组织同学有系统的驳斥网上反动言论,举报反动网站,举报“危险”教授。是年青一代的美丽领袖。
  
  韦国说:“我今年已二十四岁。二十岁那年我做的十年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但我不能自满。毛主席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中共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这样一想,我知道我要加倍努力了。”
  
  我身边就有韦国这样的年轻人,越是高等的院校,就越多的如斯荒谬。这也不难理解,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可是,你分辨,或者不分辨,他们就在那里。我的同学们,我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百年校庆快到了,学校里大兴土木黄沙飞扬,新的大楼和建筑一天天显现规模,学术成果在日夜赶工,我刚路过操场,看到四千人规模的团体操在训练彩排。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记忆失,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我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我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就此搁笔,是动情是矫情,就听收信人的吧。

励志人物:姜伟,成功需要丰盈的梦想

  
  1986年,24岁的姜伟大学刚刚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性格内向他喜欢安静,一个人在山一般的书前欢欣喜悦,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他最喜欢看的书是《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20岁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毅然从热闹的都市逃离,来到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隐居生活,来谋求心灵的自由和闲适。37岁时,在宁静中蛰伏的梭罗写出了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将《瓦尔登湖》一遍遍细细咀嚼的姜伟,任由外面热闹依旧,书架前的他一个人默默看了很多书,独自丰盈。一天,他随手翻开一本书,就马上被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就这样,姜伟深深走进悬疑小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冷战谍魂》,是间谍小说发展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也是美国最畅销小说之一。慢慢地,姜伟开始痴迷于悬疑题材,将能找到的悬疑小说与电影一网打尽。由于用心去解读,姜伟可以把电影的台词大段大段地流利背诵,并且自己揣摩,这部电影如果让自己拍,会怎样展开情节。
  
  1992年,姜伟去一位朋友家,发现朋友那里有好多电影方面的书,正准备考电影学院。朋友用了激将法:‘我就是考一下试试,估计是考不上的,但你肯定能行,你像干这个的人。”朋友的话让姜伟受了很大刺激,从淄博回济南的路上,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3个月后,他毅然决定去追寻梦想。第二年的3月,姜伟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通知书。在安静处中等待,在大学图书馆工作那七年时间,他的激情潜伏于内心。现在,梦想照进现实。
  
  上了三四个月课之后,姜伟发现身边的好多同学一个个就呆若木鸡了,原来很多人没把电影当成兴趣,更多的是好奇。新鲜感褪去,更多地是枯燥。但姜伟没有这样的感觉,他如鱼得水一般吸收、汲取,乐此不疲。毕业后,姜伟以非常优异的成绩留校。毕业后,他第一份工作是留在教务处发电影票,一个月500多块钱。(励志名言 www.lzdaxue.com)电影学院导演系几乎十年没出大导演了,毕业后没活儿干很正常,大多数人转行了,一部分人靠拍广告、拍MV维持生计,但姜伟却依然默默地坚守。漫长的等待中,慢慢机会就来了,先是给导演张建栋写剧本,把皮皮的小说《比如女人》改编成电视剧《让爱做主》,接着又写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浮华背后》等几个非常成功的电视剧剧本。
  
  姜伟的创作深受美国电影的影响,他对美国的经典电影如《教父》、《肖申克的教赎》、《科恩兄弟》等十分喜欢。《教父》中隽永的隐喻、众多丰满的人物令其屡看不厌,其华彩的视觉形象和匠心独运的蒙太奇段落堪称经典。姜伟觉得,美国电影既考虑到观众共性的要求,又有个性的创新,其情节调度非常到位,在理念和技巧上都有创新,给自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2007年5月,姜伟无意中看到龙一的一篇短篇小说《潜伏》,原著不足2万字,姜伟编剧、导演一肩挑,低调踏实,用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把它丰满成了一部30集的电视剧剧本。400页的剧本,他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我本人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潜伏者,在黑夜潜伏,在沉默中潜伏。”采访中,姜伟微笑着坦言。姜伟话不多,比较沉默,但是说出的话句句到位,而且很有哲理。
  
  最近几年的谍战剧层出不穷,要让观众买账并不容易,最后能经得起时间考验“青史留名”的更是屈指可数。但姜伟做到了。这部通过口口相传而树立良好口碑的电视剧,不仅打破了很多家卫视创建以来的开播当日收视纪录,还让不看电视的“文艺青年”重新回到电视机前,并自称为自己是铁杆“潜艇”。
  
  2011年3月3日,姜伟用两年时间打造的又一部谍战力作《借枪》登陆东方卫视,该剧潜伏者作为隐姓埋名普通人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借枪》一播出,就迅速引发新一轮的收视高潮。成功需要丰盈的的梦想,对于姜伟,这位技术型气质的学院派导演,冷静沉稳、低调务实,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姜伟让梦想做主,让信念驰骋,让青春飞扬,为下一次的收获而播种。

  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合肥,客居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个高体壮的男生,对方在沙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政治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取掉小白花,赵普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别上话筒,有模有样地播报次日气象。为了这3分钟出镜的兼职,他常常要在路上折腾很长时间。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为别人的父亲写过讣告,鞠过躬,见多了生离死别,临到自己,仍是眼泪热流。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在艰危岁月。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光在北京就搬了13次家……“我是搬家高手,速度奇快!”
  
  赵普曾写过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爸为生活奔波,自省城下放到山乡,又从山乡调到滨江小城,再调回省城……上中学时,一家人渐次团圆,生活逐步安定。此时的我年轻气盛,觉得爸爸守道而不能达变,忠厚而不用智巧……退伍以后,历经就业、下岗、上大学、再就业,渐知好歹,想起小时候,爸启我以智慧,授我以操守,不禁自惭形秽,始有曲意承欢之意,此时的爸爸已形容枯槁,暮色苍茫了。”收笔一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路漂泊,旅程短暂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赵普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来到北京。1996年年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哑然失笑。
  
  “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赵普还是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10平方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是没有机会上镜,他每天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老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招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赵普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烟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老家,等到机会上镜,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1999年,赵普和一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辉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竟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赵普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现场说一句话就OK:“朱朝辉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沮丧的赵普仍然具有行动力。当时电脑还不普及,他在来之前就特意查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后马上收集实际情况。然后他到瀑布现场考察,决定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捆紧。这个角度能拍出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越”的前晚小组开会。王惠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别人都说一两分钟。赵普一气说了10分钟,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赵普的镜头最多。变化随之而来。(名人名言 www.lzdaxue.com)赵普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赵普却在2006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台的《魅力新搭档》比赛。
  
  “在选手里我是资深人士,其他人要么刚毕业,要么刚入行,他们都喊我老大。跟一帮小弟弟比赛,我要是跌出前三甲,就已经败得一塌糊涂。”
  
  他最终拿下了赛事第三名。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赵普主持。赵普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当时赵普在北京台刚好干了10年,单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象征性交上10万就能拿到钥匙。负责人说:“房子给你留着,你再考虑!”赵普说:“您把10万退给我吧。”对方劝:“你在这里,是制片人,一哥,又有房……”赵普笑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1. 从保安到央视著名主持人
  2. 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胡立阳:我如何出人头地
  4.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5. 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
  6.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
  7. 褚时健的逆袭
  8. 郑裕彤: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9. 史玉柱:创造500亿的财富指南
  10.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449.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