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人物 > 富豪儿时显露的创业天赋
11
12

富豪儿时显露的创业天赋

  富豪儿时显露的创业天赋
  
  编者按:有时你不得不相信,就有那么些人,从小就表现出凌人的天赋……
  
  史玉柱
  
  从初中开始,到18岁离开故乡,史玉柱不为了什么,就为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觉得好像太另类,就养成爬山的习惯。”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怀远县城。“爸爸是怀远公安局的,我妈妈是一个工厂的工人。”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考大学了。”此前,高中毕业,就‘下放’了。
  
  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此刻,尽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觉得他离大上海很遥远。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得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数学理想破灭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马云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呆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
  
  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
  
  丁磊
  
  我们在浙江省奉化中学找到了丁磊的足迹。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比尔·盖茨
  
  童年时期——即使成了了大人——比尔也不修边幅。据说为了改此习惯,玛丽为他制定了一周着装计划。周一上学他穿蓝色装,周二绿色,周三棕色,周四黑色,等等。周末用餐时间也布置得细致入微。每件事都要井井有条。比尔·盖茨讨厌浪费时间,无论是在工作中或闲暇时。
  
  在比尔家中的餐桌上讨论总是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那是个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比尔回忆道。
  
  比尔的同代人,即使是在那个年龄,都能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每年,他和朋友们都要去夏令营。比尔特别喜爱游泳运动等。他的一位在夏令营的朋友回忆道,“他绝不会是个不足挂齿或无足轻重之人。我们都晓得比尔比我们聪颖。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当他九、十岁时,言谈就如同成人一般他说的话有时我们感到高深莫测。
  
  在数学和自然方面比尔比同班同学也更胜一筹。他需要上一所对他充满挑战的学校。随即父母决定送他去湖畔中学—一所专门招收超常男生的学校。这是西雅图一所限制最严的学校,它以严格的课程要求而著称,是个“连哑童都聪明的”地方。
  
  李嘉诚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创业 www.lzdaxue.com)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做奥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投资股票血本无归,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下一点咖啡钱,母亲甚至不去参加她教堂朋友的聚会。
  
  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到了晚上,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大堆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
  
  巴菲特的一个朋友回忆说,5岁时,巴菲特在家外面的过道上摆了个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后来,他改为在繁华市区卖柠檬汁。
  
  霍英东
  
  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曾拥有大风帆船,来往于省港澳之间,从事货运生意。但当霍英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境已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赤脚行走。有一次过旧历年,他父亲第一次穿双新鞋上街,在小摊档把鞋脱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双脚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发现竟然没有把鞋穿回来,因为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水上人家生命毫无保障。霍英东的两个哥哥就在一次台风中沉船丧生,一个5岁,一个7岁。他的母亲幸被叔父救起,但不久他的叔父也在风浪中翻船淹死。大约是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患病不幸去世,年仅40多岁。因为染病时间很长,天天用中草药治疗,把本来就很有限的一点钱都花光了,死后只草草地埋在青衣岛上。
  
  父亲去世以后,霍英东一家生活更加困难了。那时,他还有一个9岁的姐姐,一个5岁的妹妹,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母亲是一位顽强、刻苦、勤奋的人,在那多灾多难的日子里,她没有被生活的重压折服,而是挺直腰杆,辛苦操劳,把丈夫遗留下来的驳运生意继续经营下去。这驳运生意就是与外海的货轮接洽,代它们把货物用小舢舨运到岸上来。当时接运的主要货物是煤炭。霍家自己没有驳船,从轮船货主那儿把生意接下来,然后分给舢舨客驳运,从中赚取微薄的佣金。因为霍英东父亲在世时人缘很好,母亲又豁达得体,多数的货主和舢舨客都颇为同情这一家孤儿寡母,日子倒也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霍英东的母亲虽然自己目不识丁,但希望自己的儿女知书识墨。大约在霍英东6岁那年,便由别人背着去拜师启蒙。接着在帆船同业义学就读,那是免费的,他家住在船上,随处漂泊,上课很不正常,有时放学后连船也不易寻找。到第三班时,转入敦梅小学。这间小学是要收费的,其中有一个免费班,但仅招收30人。学生要作一篇文章应考,霍英东还是考上了,而且在录取的名字中,第一个便是他。后来,他又转读皇仁书院。书院的学制是倒过来从第八班开始的,相当于初中一年级。那时,书院的第八班,共招三个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数是经过老师、家长及各种关系介绍入学的,真正通过考试录取的不足10人。应考时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东也是第一个被录取了。
  
  安德鲁·卡内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很小就表现出商业天赋。有一次,他养的母兔生了一窝小兔子,他没有足够的食物喂这些小兔子,又没钱买。卡内基心生一计,他对邻居小孩子们说,如果谁能弄来金花菜、车前草喂养他的小兔子,将来他就用谁的名字来称呼这些小兔子作为报答。这一计策果然产生了奇效,整个暑假,小朋友们都心甘情愿地帮他采集金花菜和车前草。
  
  卡内基早年曾做过一份负责递送电报的工作,每天的工资只有五角钱。那时他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接线员,因此他晚上自学电报,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找机子练习。
  
  一天早晨,公司忽然收到了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接线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其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之后,他就被提升为接线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卡内基走上了致富之路。有一次,他坐火车去某地的途中,一位发明家坐在他的身边,拿出了自己发明的新卧车模型给他看。卡内基特有的机警和远见,使他看到了这项发明的远大前途。于是,他借钱购买了拥有那项发明的那个公司的股票。当卡内基25岁时,他每年从这笔投资中所拿到的分红就达5000美元。
  
  来源:21CN财经

  土豆网CEO王微:文学青年的网络历险记
  
  土豆网董事、IDG投资人章苏阳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微的印象:拖鞋、圆领衫、一脸疲惫,讲话漫不经心,不是很high,逻辑却很清楚。多年过去,王微坐在我们面前,依旧漫不经心:帽衫、牛仔裤、二郎腿几近茶桌。要了瓶矿泉水,招呼说“我们开始吧”。
  
  创业之时,王微就颇有名气——“文青”之名。他写过一本书,叫《等待夏天》,据说很流行了一阵。2005年底,王微与投资人一起开始了长达6年的网络历险。
  
  其时正值web2.0最盛时:头等仓里坐满到中国来投资的风投。不出半年,web2.0崩盘,殃及视频网站,土豆网是剩下来的十余家视频网站之一。土豆凭什么可以“剩下来”?王微认为,土豆做得早,最先拿到了融资,最先获得了用户。章则说王微个人有“不同”:遇事淡定,能稳往队伍。
  
  照搬美国模式一直是中国互联网“路径依赖”。2008年,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王微无奈地说:“灰色内容可以产生庞大流量,但却近似于工业废水,毫无价值。”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全行业集体转身,舍弃YouTube,学习Hulu。这次转身治愈了广告主、用户的不感冒,视频网站用户流量上涨,广告主开始认可视频广告。
  
  王微的智慧不仅在于放弃,也在保留。高喊工业废水之即,王微保留了类Youtube的UGC。如今这正成为公司的优势。而历经“工业废水”阶段,UGC正在被“价值重估”,自制剧,短视频,正成为所有网站的选择。
  
  王微体验世界的方式很多,背包徒步、酒吧、读书、红酒,这些年从未变过,正如他以一个文学青年历险互联网的方式。他最近印象深的旅行,是在日本高野山,60万人的骨灰埋在哪里,山顶上下大雪,荒无一人,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德川家康,在哪儿只是一块小小的墓碑。
  
  王微说,“这产生两种感觉,一种是个人如此渺小,即使是英雄,二是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与那些英雄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双“重”行业
  
  《21世纪》:土豆网上市后,压力是大还是小了?
  
  王微:在这个阶段,上市对公司肯定有非常大的好处,市场的信任度会提高,合作伙伴相信这个公司;融资会更容易,将来如果需要资金,比较容易接入资本市场,因为有很多手段可以做。毕竟2到3年内,视频行业还是“重资金”行业。
  
  至于压力,我觉得都差不多,没太多感觉。
  
  《21世纪》:视频行业怎样才能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
  
  王微:大家不能用轻的互联网框架去套“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它本身就是重资本模式。与内容有关的行业,可以参照梦工厂(DreamWorksSKG),梦工厂做了十年才开始赢利。当年的有线电视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起来。起来之后就好办得多了。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还处于投入阶段,用户、市场在增长,投入在增长。这不是公司意愿能够去解决的,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21世纪》: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王微:一方面用户、市场增长真的非常快,对资本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收入不会增长那么快,会滞后用户、市场2至3年。(创业 www.lzdaxue.com)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供资金。而由于市场、用户的增长,收入与支出的差距在缩小,资本市场会接受这个距离。
  
  《21世纪》:重资金模式的一个原因是版权,你觉得版权价格未来会降吗?
  
  王微:长期来说,所有东西的价格都要符合经济规律,版权也是。现在价格肯定太高了,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十万(一集)还比较合理,五六十万,七八十万(一集)就是泡沫。卖不动了就会低下来。
  
  现在这个市场还有三四十家公司,有声音的公司在十家左右,未来只会剩下5到6家,内容运营商话语权相对集中一些,价格自然会降。
  
  《21世纪》:上市的时候,你说土豆网是“Youtube+HULU+HBO”,如何解释?
  
  王微:为了让美国投资者更熟悉一些我们。
  
  美国没有土豆网这种形态的互联网视频公司,要么完全是由用户上传,要么全部是版权购买。我们既有大规模的版权内容,也有大规模的用户上传或分享内容,同时还有大规模的自制内容。中国由于媒体生态圈没有形成,这种混合体在中国能够成立。
  
  《21世纪》:上市时,你又如何描述你们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王微:这个市场上未来会存在4至6家公司,有的纯粹内容驱动,购买版权对其很重要;有的是流量驱动,比如奇艺等,来自百度、腾讯的流量很重要。我们的特色是用户上传内容,UGC,是生态链模式。
  
  《21世纪》:与优酷相比,你们有何异同?
  
  王微:我们两家都是综合平台。这点很像。不同之处在于,优酷的版权内容比重会比我们高一些,在用户生成内容、自制剧方面,我们相对强一些。优酷70%的流量来自于版权内容,我们是40%来自于UGC。
  
  《21世纪》:在自制剧方面,土豆网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
  
  王微:他们主要是与合作伙伴合作,比如中影,我们都是自制的。另外理念不一样,对手是“世界都在看”,我们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他们是“牛人盛典”,我们是“土豆印象节”。他强调的是视频里面的人,我们强调的是创造视频,视频后面的人,他们强调表演,我们强调创作本身。
  
  《21世纪》:自制剧这块是你们的强项,会加大投入么?
  
  王微:我觉得这是两回事。自制剧比较强,不等于我就要拼命地变成制作公司了。到今天,HBO电视网的原创制作,差不多只占其10%的时长,土豆网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制作的东西一定只占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靠引进、合作、购买。我们现在独立制作的,每年大概2-3部,那如果有好的,我们也会跟别人去合作,我们不可能说把所有事情都做了。
  
  我们要的是卡住两头,一头强调剧本,剧本都是自己创作的,但制作可外包给别人,推广、宣传、分销等对用户的工作,是我们在做。
  
  赢利模式
  
  《21世纪》:什么时候开始赢利,投资者关注吗?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王微:道理大家都懂,就是收入跟投入赛跑,收入最终会跑赢投入,然后进入赢利。按照2009年的版权价格,现在行业内至少有两家公司赢利了,包括土豆网。但由于版权价格脱离“经济规律运行”,赢利时间会滞后。
  
  《21世纪》:会不会到某个阶段,投入停滞,收入继续上涨,公司由重变轻?
  
  王微:不可能,对于媒体公司来说,有一个固定的支出成本,会占营收一定比例。我们都是媒体公司,无论你是做分发的,还是内容制作的,都是媒体公司。尤其是媒体的运营公司,一般来说预算一半的收入要用于支付与内容相关的成本,合作、购买、制作都需要成本。内容的支出是没有杠杆效应的,是固定的。带宽的成长有一些杠杆效应,但也不明显。
  
  《21世纪》:过去影视剧流量比较大,现在则是自制剧、用户上传、新闻带来流量,后者成本不高,有弱杠杆效应,会改变“重”公司模式吗?
  
  王微:我觉得你过于乐观。拿中国电视做分析,电视剧时长占用了一半,接下来是电影、综艺娱乐节目,然后是新闻。网络未来会与电视不同,但大致趋同。当然,从社会影响力来说,一个新闻事件更有影响力,能引起人性的共鸣,但内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1世纪》:视频营销未来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王微:我觉得电视上的广告主还是视频广告主要投入的,比如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融。电视已经验证,通过视频传播是有效的。
  
  《21世纪》:运营模式会变化吗?比如除了展示类广告外,会有一些CPA广告?
  
  王微:我们可以做到,但是没有必要去做很多事情。我们比的是电视广告的效果,其他互联网广告模式,不是我们的参照系。电视广告被实践检验了很多年,效果也是可以量化的。电视广告模式与视频广告更相近,广告主也更认同,我为什么要做点击呢?这从逻辑来说是不通的。

  赵普:安全感先于幸福感
  
  文/陈敏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赵普少时就开始颠沛流浪,从安徽黄山到池州,转合肥,客居北京,始终在走。他从小就爱挑战个高体壮的男生,对方在沙地上压扁他,问:“认输不认输?”一边把他的光胳膊在沙地上磨来磨去,他疼得龇牙咧嘴,就是不认输。就这么长大——要么认输,要么变得强大。
  
  16岁时,赵普参军,在一次晚会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领导关注,被调到团政治处广播室,从此对播音情有独钟。
  
  19岁退伍后,赵普在安徽体育馆人事科待了4年,为老干部服务。“有两年都在迎来送往。老干部走了,我要慰问家属,联系殡仪馆,买送花圈。”常常从殡仪馆出来,取掉小白花,赵普立刻跳上公车,然后健步跑进安徽省气象台播报室,别上话筒,有模有样地播报次日气象。为了这3分钟出镜的兼职,他常常要在路上折腾很长时间。
  
  23岁,他没有接到续岗通知。竟然下岗了!
  
  是因为直言不讳的工作方式,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父亲也在同年病逝。为别人的父亲写过讣告,鞠过躬,见多了生离死别,临到自己,仍是眼泪热流。
  
  “爸被人叫了一辈子‘老赵’,没有等到别人改口叫‘赵老’就走了。”从此独自行走在艰危岁月。摆过地摊,卖过玩具,扒过火车,住过地下室,光在北京就搬了13次家……“我是搬家高手,速度奇快!”
  
  赵普曾写过日记以示心迹:“孩提时候,爸为生活奔波,自省城下放到山乡,又从山乡调到滨江小城,再调回省城……上中学时,一家人渐次团圆,生活逐步安定。此时的我年轻气盛,觉得爸爸守道而不能达变,忠厚而不用智巧……退伍以后,历经就业、下岗、上大学、再就业,渐知好歹,想起小时候,爸启我以智慧,授我以操守,不禁自惭形秽,始有曲意承欢之意,此时的爸爸已形容枯槁,暮色苍茫了。”收笔一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一路漂泊,旅程短暂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干部专修班在全国招生,赵普考上了,他揣着仅有的8000元来到北京。1996年年底,他拿到了大专文凭,打开一看,哑然失笑。
  
  “斜纹底文,全部印着‘成人’的字样——这不是毕业文凭,是我的成人礼呢。”
  
  尽管25岁的大专生有点老,赵普还是凭借主持经验和实力,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
  
  他兴冲冲搬进了台里位于西三环的地下室。10平方米,上下铺,8个男人抽烟喝酒,打呼噜。但真正不可忍受是没有机会上镜,他每天对着本子和话筒抑扬顿挫地配音。
  
  当时的老主任罗影说:“宋朝刑罚有一招叫‘杀威棒’,知道吗?心气再高,也得在这儿憋着!”足足半年不给镜头。赵普熬着,没事就去台里,看别的主持人怎么播音。很苦闷的时候,他能一夜抽完一包阿诗玛。别人都睡了,只有他的烟头一明一暗,直到抽醉倒地。
  
  那年春节他没有回老家,等到机会上镜,担任一个小节目的主持。
  
  1999年,赵普和一位叫朱朝辉的农民青年同时崭露头角。这一年的6月20日,山西临汾吉县人朱朝辉骑着一辆粉红色本田250摩托车,沿着父亲设计的跑道,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历史。
  
  为了报道这次飞越,北京台竟把转播台开到了壶口瀑布现场,准备跨省直播。带队的是王惠副总编辑。当时共5位主持人,分担不同角色。年纪最轻的赵普被安插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现场说一句话就OK:“朱朝辉嗖的一下就飞过去了!”
  
  沮丧的赵普仍然具有行动力。当时电脑还不普及,他在来之前就特意查了壶口的资料,到达当地后马上收集实际情况。然后他到瀑布现场考察,决定方案:穿上救生衣爬到瀑布下面,找消防部门借一根粗缆绳把自己捆紧。这个角度能拍出瀑布的险峻——史无前例。
  
  “飞越”的前晚小组开会。王惠说:“镜头过来,可能说30秒,也可能说5分钟。你们都说说看。”别人都说一两分钟。赵普一气说了10分钟,没停,有历史故事,有当地民情,也有拍摄角度。
  
  在接下来的直播中,赵普的镜头最多。变化随之而来。(名人名言 www.lzdaxue.com)赵普被调到了“公益歌曲大擂台”,只做大型节目,年年主持北京台春晚,成为台里一哥。
  
  生活稳定,薪水丰厚,赵普却在2006年出人意料地参加了央视二台的《魅力新搭档》比赛。
  
  “在选手里我是资深人士,其他人要么刚毕业,要么刚入行,他们都喊我老大。跟一帮小弟弟比赛,我要是跌出前三甲,就已经败得一塌糊涂。”
  
  他最终拿下了赛事第三名。随后,央视新闻节目《朝闻天下》制片人约请赵普主持。赵普不分昼夜地做了7个样片,正式播出后反响很好。
  
  当时赵普在北京台刚好干了10年,单位正在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象征性交上10万就能拿到钥匙。负责人说:“房子给你留着,你再考虑!”赵普说:“您把10万退给我吧。”对方劝:“你在这里,是制片人,一哥,又有房……”赵普笑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1. 从保安到央视著名主持人
  2. 曾宪梓: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胡立阳:我如何出人头地
  4.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5. 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
  6.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
  7. 褚时健的逆袭
  8. 郑裕彤: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字
  9. 史玉柱:创造500亿的财富指南
  10.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富豪儿时显露的创业天赋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lizhirenwu/22316.html

励志人物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