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励志大学 > 励志文章 > 读后感 >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
11
12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一)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讲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的炮火猛打,在烈火中牺牲的故事,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文中的两句话:“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不忍看”和“忍不住看”反映了我内心的矛盾。邱少云烈火烧身,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而“我”又不能过去救他,“我”怎能忍心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呢?“不忍看”表现了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感情。“忍不住看”,邱少云面临着危险,随时都会死去,“我”多想看自己的战友一眼啊!

  这种矛盾的、痛苦的心情,从侧面描写了邱少云烈士的崇高英雄形象。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心中充满了震撼,我的双眼湿润了。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个为了革命的事业,而宁愿牺牲自己的“红军”吗?这个“红军”就是我们的英雄战士——邱少云。正因为有了这一点“红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们才能一举歼灭敌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红军”,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邱少云,他是一位有着钢铁意志般精神的真正战士。

  邱少云的牺牲悲壮感人,他之所以忍受烈火焚烧是因为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们,是为了保全整个部队。

  他的死重于泰山,我将会永远记住这个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是我感慨万千,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浮现在我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文章主要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我们志愿军攻打391高地,邱少云在埋伏途中,身中燃烧弹,但他纹丝不动,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不幸壮烈牺牲。最终,我军成功地攻占了391高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读到这里,我的眼圈湿润了,我想: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能在烈火中坚如磐石呢?是身边的情同手足的战友,是渴望已久的胜利,是朝鲜的三千里江山,还是祖国的尊严、人民的欢笑……邱少云凭借钢铁般的意志,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我们坐在教室里,却没有好好学习,真是愧对先烈呀!学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如今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加倍地珍惜它!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三)

  周末,我观看了一个短片,名字叫做:《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个短片虽然短,但邱少云的经历却刻在我的心里。

  邱少云非常地坚强,他被一个燃烧弹烧着了身子,可他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地插入了泥土中,只见他眼睛紧闭,横眉冷对,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痛苦呀。

  我还非常佩服邱少云的坚强。在生活中,我因为手被小刀弄破了而哇哇大哭。(www.lzdaxue.com)还有一次,我因为手指被磨了一层皮,就大声地叫。而邱少云是被大火烧着身子还一声不吭,要换成我,还没烧到我身上,就已经被吓得哇哇大哭了。

  以后我要变得坚强,像邱少云一样坚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以后我要改了我的爱哭鼻子,受点小伤就哭的坏习惯。

  以后我还要变得有纪律性,团结一心的好习惯,争取努力为学校、班级争光。

  我觉得邱少云同志非常棒,以后我要向邱少云同志学习,做一个时刻为祖国着想、为社会着想,为人民着想,对祖国有用的人。

  以后大家看着我改掉坏习惯。

  邱少云读后感(一)

  文/邹文涛

  少年红色经典的书我读了不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邱少云,邱少云他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参家军队,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目标在潜伏的时候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的附近,烧着了他的身体和伪装的野草,这个鲜活年轻伟大的生命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在熊熊烈火中像没有生命的千斤巨石一样伏在地上纹丝不动,无声无息直到烈火一点点将他吞噬。

  读完这本书我热泪满眶,他完全可以扑灭大火,可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居然牺牲了自己,他的这种精神让我特感动。在我们的平常生活当中同学们上四十分钟的课,有的还坐不住,上课讲话,做小动做,不专心听讲。

  而邱少云却没这样。熊熊烈火在烧他的生体时他也没发出一点声音,纹丝不动的伏在地上,直到被大火烧死,难到我们还不能忍受一节课的时间吗?

  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有的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也有的人无私奉献,宽弘大量为他人着想。我们要学习邱少云敢于献身,坚强无私的伟大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邱少云读后感(二)

  今天,我做完作业后,闲得无聊,便拿起语文书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的战友邱少云》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篇文章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献身的过程,通过描写“我”的内心活动以及邱少云的外表来说明邱少云当时的心情。从中赞扬了邱少云自自觉遵守纪律,舍己为人高尚品格。

  是的,邱少云是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战士。邱少云从天还没亮就开始潜伏,在这几个钟头里,他一动也不动趴在草里,就边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也没有试过,这样需要多大毅力啊!一直到火烧在身上,如果是别人,早已保住自己的性命逃之夭夭了。但我们的志愿军叔叔邱少云却没有这样做,他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自觉遵守纪律。烈火在他身上整整折磨了半个钟头,他也没有挪动过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呤。

  看着邱少云,想想我自己和邱少云是天渊之别啊。顿时,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热,心狂跳着。这不是惭愧的表现吗?是啊!平时,我做事常三分钟热度,有时觉得困难就退缩。有时,遇到学飞的难题,想了一会儿,就放弃了,扔在一旁。有时,我在学校里常和同学开玩笑,记得五年级时,在课堂上,旁边的同学说出一些笑话,我不禁地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发现老师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吓得我直冒冷汗,顿时面红耳赤。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知道一位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的战士——邱少云的事迹。同时,我也觉察到自己和战士的差别。邱少云,这位伟大的战士是我们小学生的榜样。我们要学习邱少云叔叔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


  邱少云读后感(三)

  一天,老师要我们预习语文书第14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www.lzdaxue.com)读了这篇课文,我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邱少云同志为国牺牲的事,他被敌人燃烧弹的烈火焚烧着,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邱少云是个十分伟大的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着能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和我真是有天渊之别。想起自己,别说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和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了,就是上课,也会时常开小差,和同学说话,连份内的作业都不好好做……我真后悔!

  读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顾及大局。为了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一)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面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今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能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一定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可以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可以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信息的传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空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二)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www.lzdaxue.com)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三)

  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好好地思考过。自己当教师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平淡无奇,每天工作的痕迹就像沙滩上的沙子一样,被海水冲洗过后马上就会归与平静。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之后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了慢慢地审视。他说教育是”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艺术。难不成是因为在”慢“字上出了问题?

  昨晚看电视剧,里边一位教师长者收到了他几十年的一位学生的信和两张戏剧票,信上邀请老师去观看自己的第一次演出,因为老师是他心里所尊敬的人。虽然离开老师多年,但心里一直有老师的陪伴。这对年长的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我想这位老师的心里的滋味应该不是一个甜字所能形容的吧。看着听着我的心里也洋溢着幸福的滋味,因为我也是一位教师。

  然而,我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吗?并且是当我老了,我的学生长大了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老师是他这一生中优秀的向导吗?这个结果我得等到我老了才能分晓。然而,这个过程却需要我此时此刻就开始。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缓慢所以很难立竿见影。然而我脑中却装着必须要立竿见影的命令。来想想我今天的教育。

  班里总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我是很负责地给他们课外进行再次辅导。但是扪心自问,我的出发点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绩能提高一点。估计这样的辅导也就成了纯粹的功课辅导。只要他会做这样的题目就行了。其实这样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但如果仔细地想想看,当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时候,我没有生气?没有焦灼?是的,我生气,甚至愤怒。也有老师说:”我宁可教100个好学生也不想教一个教几十遍都不会的学生。“当然这是没办法时的调侃。孩子之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速度有差异,一个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差异。他在低年级的时候掌握不了这个知识,而我们老师却那么着急。强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长老师不惜用灌输的办法也要他记住。家长说:”看你什么脑子,这点也记不住。考试题目一样的都不会填。“老师说:”就是这么做,等到考试像这样的题目还是这样做,懂了没?“小孩累啊,我们累不累啊?就为了一道等过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的题目。那如果放弃这道题目怎么样?那就是家长要抱怨:”才考这么点分数。“老师要抱怨:”你这道题目做对了,班级的优秀率就高一些了。“原来我们都掉进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书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把眼光放得这么远了,才能对今天的教育行为有所思考。我是任教小学语文的老师,于是我的眼光对文字有所偏向。若干年以后,我想我所教的知识对孩子们来说真是不足挂齿了。然而我的小学语文有没有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他沉淀下什么了吗?

  当我年老的时候,如果我也能说上这么一句”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么默默无闻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励志大学将对私自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www.lzdaxue.com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文标题: 邱少云事迹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daxue.com/duhougan/17334.html

读后感

倾一生之力,注一世之情。
听一席之音,赏一瞬之魂。
读经典之篇章,励高远之宏志。
撰经世之子集,留百芳于后世。